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具有战略意义。上海市始终有序规范推进PPP发展,坚持做优做实PPP项目。
一、工作举措
根据财政部要求,上海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推进本市PPP项目有序实施,通过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深入推进 “减税降费”力度,缓解财政收支压力。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财政部各项规范管理要求,严防形成政府隐性债务,推动本市PPP项目规范开展。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PPP项目入库管理。我们明确相关制度要求,把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保障入库项目质量作为规范PPP项目的重要抓手,明确项目入库要求和审核办法,通过加强对PPP模式的必要性、项目内容的公共性、前期手续的完备性、实施流程的规范性等方面的论证,杜绝因项目不合规而产生隐性债务,确保入库项目的合规性和高质量。
二是强化控制,防范PPP项目债务风险。我们严格执行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强化财政承受能力10%“红线”的硬性约束;坚持穿透原则,明确不能以债务资金作为PPP项目资本金;加强监管,严防采用BT模式、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固定回报等违规举债融资项目的实施。
三是协同推进,抓好PPP项目实施跟踪。我们密切与市发改委、行业主管部门、区政府的沟通,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以项目入库为抓手,强化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将财政部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贯彻到项目前期的方案设计中去,并强化全流程信息跟踪公开,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实施。
四是深化合作,积极对接中国政企合作基金。2021年10月19日,市财政局会同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开展调研座谈,双方就PPP模式发展、合作情况作深入交流。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财预〔2021〕108号)精神,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将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符合条件的PPP项目,双方将加强合作,从项目前期策划着手,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PPP项目,并积极探索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新开发银行等机构以联合投资、投贷联动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成效亮点
上海市的PPP项目虽然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但是总体来说项目质量较好。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纳入财政部PPP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PPP项目共7个,总投资30.23亿元,均为区级项目,涵盖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养老、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按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其中:
3个项目已进入执行阶段,总投资19.94亿元,分别为:嘉定南翔污水处理厂PPP项目(14亿元)、闵行文化公园美术馆PPP项目(1.8亿元)、青浦重固镇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PPP项目(4.14亿元)。其中,嘉定南翔污水处理厂和闵行文化公园美术馆PPP项目先后被评为财政部第一批和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分别获得财政部奖励资金500万元和300万元;青浦重固镇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PPP项目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第一批推荐项目。
4个项目已进入采购阶段,总投资约10.29亿元,分别为:上海市闵行区江川体育活动中心PPP项目(3.06亿元)、青西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PPP项目(5890万元)、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福利院PPP项目(1800万元)、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PPP项目(6.45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PPP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供给侧看,短期内,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需要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从需求侧看,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应对老龄化等,都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治理效能。我们将把握机遇,推动上海市PPP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PPP项目储备,助力上海“五大新城”建设。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确定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五个新城,要培育成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综合性节点城市。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要求,五大新城面临交通枢纽、城市更新、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持续投入。下一步,将着力在五大新城建设中,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符合规范的PPP建设项目。
二是探索“PPP+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自2014年起参与中国PPP项目,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PPP制度建设、规范运作提供借鉴。上海市在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上海是新开发银行的东道城市,具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合作的优势,建议PPP中心对探索“PPP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合作模式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