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湾畔的钦州,中马“两国双园”开启了中国园区国际合作的新兴模式。经过近5年的蓬勃发展,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正在上演着跨越式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两国双园”是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创新的典范。早在2011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达成两国政府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共识;2012年4月1日,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成为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
五年携手并进成绩斐然
恰逢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5周年。2017年3月13日,马来西亚总理对华特使丹斯里黄家定一行19人莅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进行考察,并与园区管理委员会就中马“两国双园”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
当天,黄家定一行与中国官员一道,见证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签署马来西亚城项目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马双方将携手在园区内合作建设“马来西亚城”,为园区添加更多马来西亚企业特色文化元素,吸引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为园区增加亮点。
在中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5年来,从“三年打基础”进入“五年见成效”阶段,中马两国企业获益发展。
进入2017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可谓佳音频传:园区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马粮油加工、国家燕窝实验室、慧宝源医药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马国际科技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中海汇鑫融资租赁项目、北斗卫星产业园项目、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广西分所等一批项目签约入园。
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不仅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成功招商引资的有力注释,也意味着这个承载国际产能合作愿景的产业园区,在燕窝、医药、科技等中马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表示,园区在继续推动中国优势产业进入马来西亚的同时,将突出抓好马来西亚特色项目的引进工作,加快构建国际产业示范区。
实际上,自2016年开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进入产业项目入园和城市配套建设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园区全力以赴推进国际合作和改革创新等,开发建设进程日益加快。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先后有50多个产业项目落户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投资超过280亿元人民币。
先行先试国际合作平台蓄势待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闪亮的高频词。在中马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在积极构建以园区为载体,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探索和实践。全力将中马“两国双园”打造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园区。
根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未来,园区首先将在先进制造业上深化合作。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在培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北斗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并希望通过投资与技术合作,与马方共同分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促进两园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其次,在特色优势产业上深化合作。在棕榈、燕窝、清真食品等方面深化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增加科技含量,提升质量效益。将中方有优势、马方有需求的钢铁、石化、修造船、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等先进产能吸引转移到关丹产业园区投资,加快打造关丹港国际产业区。
再次,在研发孵化上深化合作。推动两国著名高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业创新孵化器,促进资本与创新项目、科研团队的结合。最后,将在绿色发展上深化合作。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好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两园开发建设的健康、生态、可持续。
“中马‘两国双园’是‘一带一路’建设最具体的合作例子和实际行动,回去以后我们会向当地有潜能的投资者推介,希望他们能积极带动马来西亚相关的优势产业入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黄家定谈及中马“两国双园”如何加强产能合作时说道,将借助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等更多力量,使招商引资更深入、更广泛。
有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马方的中小型企业及大型企业都很想进入中国市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恰恰扮演了这个角色,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入驻园区的新兴产业项目含金量高,这标志着马来西亚企业入驻园区的黄金时机已经到来。
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一座初见成效的现代产业园区呈现眼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成为助推两国经贸双向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