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似高深莫测的博弈理论在招投标设计过程中都能不同程度看到制度设计者博弈思想理论的影子
博弈论被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构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共机构部门的社会采购过程中,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旨在防止采购过程中相关利益方的合谋,以局部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侵蚀国家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看似高深莫测的博弈理论在招投标设计过程中都能不同程度看到制度设计者博弈思想理论的影子,以财政部最近公布的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为例,笔者从中似乎隐约感觉到了“招供”还是继续保持“沉默”的意味。在博弈论中有许多经典的博弈类型,囚徒困境理论:(prisoner's dilemma)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这个模型讲的是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在不被重复进行的条件下,“背叛招供”取代“沉默合作”成为最佳博弈策略。
2竞争性磋商机制充分考虑了投标各方的心理博弈过程,从而实现了物有所值
竞争性磋商的政府采购方式的问世解决了政府对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等项目的采购需求,政府只清楚自己最终的需求和产出,而对如何实现以及大量中间环节、过程、途径和措施等所知甚少,所以导致很难在一开始像其他项目一样对采购进行具体量化要求。竞争性磋商采购模式的诞生使竞标者在磋商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政府采购部门“招供”更多关于项目技术、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招标结果的不可逆转和不可重复导致投标竞争对手也选择同样的“招供”策略,这让政府采购部门在招标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投标方和项目更多的信息和报价,乃至在采购磋商的过程中,正式投标前政府执行机构随时都有机会重新修订招标说明并重新公布招标采购条件,这给了投标各方很大的压力从而保障采购标的“物有所值”。非理性人的假设和囚徒困境在此在招标过程中得以印证。显然竞争性磋商机制充分考虑了投标各方的心理博弈过程,从而实现了物有所值。
3政府采购能否解决交易中的腐败问题,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
但如果我们把博弈棋局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后,发现竞争性磋商背后的囚徒困境显然不足以解释诸多招投标过程中“腐败”和“权利”的寻租现象。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能否解决交易中的腐败问题,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将因为供应商、采购实体、财政部官员和国家四方参与的博弈过程中存在供应商、采购实体与财政部官员合谋的最优战略,所以局部利益最大化博弈均衡导致了对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侵蚀,国家预算屡屡超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4政府采购制度由于引进了招标、投资的竞争机制,供应商与采购实体之间的合谋类型也转化成了囚徒困境型博弈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没有对稀缺资源的配额和控制管理,那么政府采购制度由于引进了招标、投资的竞争机制,供应商与采购实体之间的合谋类型也转化成了囚徒困境型博弈。于是投标成本增大、中标风险加大、中标概率下降导致供应商行贿预期下降。囚徒博弈在此也同样适用于供应商、采购实体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博弈。这样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结果是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从这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公共部门的治理能力,尤其是当下PPP模式下的政府采购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决策理论与实证依据,并以此对政府采购体系和制度设计进行持续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