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排楚闼,一水绕荆门。作为湖北省荆门市的母亲河,竹皮河孕育了荆门古城的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几代荆门人的情感和回忆。然而,在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中,竹皮河沦为了一条臭气熏天的黑水河。
为了重拾竹皮河那一泓清水的记忆,荆门市适时引入了PPP模式,让清清的水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近日徜徉在竹皮河河堤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河清水沿着疏浚好的河道流淌,河岸两旁绿色步道上惬意散步的市民以及被绿色植被拥抱的岸线护坡。从黑臭水体到一泓清水,记者在荆门市感受到了PPP带给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竹皮河水清岸绿了
“这里空气好,花草树木多,我们每天都喜欢到这里垂钓。” 家住荆门市金水湾嘉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条河到此段现在基本上没有污染了,引来了大批垂钓爱好者到此赏景钓鱼。
然而谁会想到,全长约74公里、流经荆门中心城区的唯一一条自然河流的竹皮河,一度臭气熏天,淤泥成堆。在当地流传着“六十年代水烧茶,七十年代捞鱼虾,八十年代远离它,九十年代长疙瘩”的民谣,见证了竹皮河水质的变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条河已经退化为城市排污沟,她接纳了荆门中心城区9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荆门市财政局局长王俊告诉记者。此前,竹皮河已经经过了两次环境整治,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原有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再加上竹皮河综合治理涉及点多、面广、线长,治理难度很大,竹皮河水质未能得到根治。
两次环境整治,巨大的资金投入让荆门市财政局PPP工作分管负责人黎清华记忆犹新。据他介绍,从1987年起,荆门市就着手部署竹皮河治理工作,对竹皮河城区段进行了两次整治,但收效甚微。1998年,荆门市又以城区河道整治为主,实施了部分截污、河床硬化等工程,并建成夏家湾第一期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2.4亿元。到了2008年,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和荆门高新区工业废水治理问题,荆门市又投资1200万元,启动实施了竹皮河第二轮综合治理工作。
引入PPP模式正当其时
日益严峻的河道治理需求摆在眼前,财政却犯了难。据了解,竹皮河整治的资金压力过大,地方既有财力无法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再加上住建委河道管理处、市政园林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多方参与治理,竹皮河流域水环境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鉴于上述情况,荆门市于2014年9月启动新的一轮综合治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坚持绿色、生态、环保、低碳原则,融入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按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原则,整合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网工程,并创新投融资体制,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对竹皮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荆门市市委书记张爱国说,荆门市要建成湖北区域增长极,实现“生态立市”战略要求,必须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PPP模式降低了政府管护和运营成本,拉长了项目投资还款期限,减轻了政府在建投资压力,与国家政策吻合。
以前的水流域治理,政府投入的财力不少,却很难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而竹皮河PPP项目的实施效果不仅得到了百姓的好评,还真正做到了“物有所值”。
竹皮河治理的花费不菲,项目总投资高达34.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综合治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以此打包作为一个整体的PPP项目。如果按照政府投资建设运营的传统模式来操作,这笔支出对于荆门市的财力而言并不轻松,而采取了PPP模式,情况却有了大不同。
作为政府“管家”,荆门市财政局对财政资金是否花得“物有所值”格外关注。
据了解,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段)PPP项目为湖北省第一个落地的国家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据介绍,作为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项目,荆门市财政部门很多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要求,荆门市面向全国发布该PPP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葛洲坝集团、启迪桑德等18家知名企业报名竞标。经资格预审和磋商谈判,最终葛洲坝集团被确定为中标社会资本。“当时的社会资本方竞争比较激烈,最终选择葛洲坝集团,主要是考虑到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较强。”荆门市PPP中心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项目由市城投公司代表市政府出资(参股10%)与葛洲坝集团共同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通过流域全治理、雨污全分流、污水全处理、雨水全利用、滨水绿道全贯通,构建城市水生态廊道,实现竹皮河流域“水清、水秀、水满、水生态、成景观”的美好愿景。
在传统模式之下,政府大包大揽,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却不让人满意。引入PPP模式后,水流域治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葛洲坝集团负责包括截污、清淤、水质生态修复、生态护岸、拦河坝和生态景观改造绿化等工程。”葛洲坝竹皮河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高林涵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政府每年根据考核结果,支付河道管理服务费用,至2030年运营期满后无偿移交政府。
很多地方政府在划分运营补贴支出责任时都会犯难,据介绍,本项目中河道治理工程和排水管网工程付费方式为政府付费。污水处理虽然有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但根据财政部《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污水处理费将全额上缴地方国库,缴入国库的污水处理费与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统筹使用,向提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的项目公司支付服务费,付费方式也属于政府付费。
荆门市市长孙兵感慨地说:“从竹皮河的PPP实践来看,政府用开放的态度拿出优质项目,用市场化的手段与社会资本平等合作,反而感到流程更顺畅了,效率提高了。从政府大包大揽到物有所值,引入PPP模式正当其时。”
用PPP模式打造品质荆门
在“全城污水进管网,一河清水穿城流”的竹皮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上取得成绩后,荆门市财政部门用掌握复杂PPP项目的实操经验打造出了更多“真PPP”项目。
据了解,荆门剧院、荆门市静脉产业园、东宝区文化体育中心、沙洋县乡镇污水处理厂、钟祥市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等50余个PPP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之中。
一方面,用PPP方式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有利于改变政府债务结构,提高政府信用,有利于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民营资本投资越活跃,反应当地招商引资就更开放,对外吸引力就越高。在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下,PPP项目有政府购买服务作支撑,有社会资本投入作后盾,银行就更愿意放贷,平台公司也有望能够快速转型,增加可持续盈利能力,服务民生。
作为新生事物,PPP项目运作无既成经验可循,因此,专业知识培养尤为重要。
据介绍,作为湖北省各市州中第一个成立PPP中心的荆门市,该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派人参加财政部及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PPP专题培训,邀请北京大岳、上海济邦等专业咨询公司专家讲课。中心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并以成功落地项目为案例,开展实务操作培训。
为提高PPP项目质量,荆门市PPP中心从全国征集PPP项目评审专家,已组建70余位专家参与的PPP评审专家库,建立项目包联责任制,时时指导,月月督办,及时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与此同时,荆门市鼓励政策性银行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为PPP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服务,吸引商业银行通过资金融通、现金管理、夹层金融等方式,支持PPP项目建设。目前已落地的29个重点PPP项目,共融资162.8亿元。
随着荆门市重点PPP项目实施“路线图”逐渐清晰,在研究制定PPP项目前期费用管理、PPP项目统一操作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荆门市PPP中心重点围绕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项目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加强PPP项目咨询机构的绩效考核、PPP项目库管理办法、PPP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创新项目督办机制,确保项目规范运作。
PPP项目建设,正为荆门市成为湖北区域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支撑。随着PPP这一新模式的深入推进,荆门这片热土将会打造出更多别样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