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高度重视政府投融资改革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围绕“注重远谋近攻,顶层设计为先”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重点的政府投融资改革,迅速打基础、建机制、强宣传、推项目,推动我市PPP运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多项措施实现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五个率先”,PPP项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项目带动的良好预期。
一、注重规划理念引领,在全国地级市率先编制投融资规划
2013年,江门引入投融资规划理念,在全国地级市率先编制完成《江门市(本级)城建投融资规划(2013-2023)》,明确未来5至10年内重大投资项目清单、投资规模、资金需求和政府债务规模等,设计出城市资金信用、债务平衡和搭建城市投融资体制的可行方案。2014年,建立政府投融资“借、用、还”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前打响交通大会战的融资保卫战。2015年开始,及时结合国家及省、市“十三五”计划和任务对编制的投融资规划进行中期评估修正,提出以PPP模式为主引擎,推进“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融资工作,并充分发挥PPP融资支持基金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该市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为该市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二、注重服务平台搭建,在全省率先建立首批PPP咨询服务机构库
2015年5月底,江门在全省率先面向全国发布首批PPP咨询服务机构征集公告,收到来自全国近40家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申报材料。随后,该市委托江门五邑大学教授组建专家评审团,结合实际构建该市PPP咨询服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资格审查和专家评选等,并选定19家机构(其中综合咨询机构10家、律师事务所5家、会计师事务所2家、资产评估机构2家),基本建立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可为该市PPP项目的实施提供评估、方案设计、合作方招标、合同制定与谈判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三、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接上级相关扶持政策及行动计划,发挥财政资金的拉动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支持江门经济发展的作用,2016年2月,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做法上,该市设计了PPP融资支持基金方案,该基金以股权、债权等方式投入PPP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管理;由基金管理人根据项目风险和收益情况选择具体项目进行投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化运作。目前该方案已通过市政府投资基金管委会审议通过,拟近期向有关金融机构开展认缴工作。
四、注重强化组织保障,在全省率先成立地市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
2016年年初,江门政府投融资和债务管理办公室(加挂PPP中心的牌子)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为市财政局直属行政机构,主要承担政府投融资和债务管理、PPP管理以及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和指导各市区开展相关工作等职能。该机构的成功组建,进一步加强该市政府投融资管理,强化政府投融资监督,提高政府投融资效益。同时,该市还初步建立起全市财政系统PPP工作联络机制。
五、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在全省率先举办市委中心组PPP专题学习会和地市PPP专题培训
为加快普及PPP知识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升PPP工作专业能力,2015年6月18日至19日,江门在全省率先举办地市级PPP专题培训,邀请财政部PPP培训专家授课,组织市直和各市、区有关部门、驻江门各金融机构、有关大专院校、有关央企驻华南或江门投资公司、市属国资公司及核心子公司等近300人参加培训班。2015年8月2日,邀请财政部科研所孙洁博士在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作题为《PPP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授课。2016年,该市创新PPP能力建设方式,采取“专题培训+现场办公”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及时解答和具体指导,同时采取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方式,从各市(区)有关部门挑选业务骨干到该市PPP中心进行跟班学习,提高各市(区)PPP业务水平,目前已有来自各市(区)的8名业务骨干到位。
六、注重项目筛选申报,实现以示范项目带动的良好效应
江门非常重视PPP项目申报,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的示范项目,2014年11月,该市选送江门市碧源污水等6个PPP项目申报财政部第一批示范项目;2015年6月,选送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等6个项目申报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全部纳入广东省首届PPP示范推介会项目,其中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成功成为广东省四个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开工建设,为省内同类型PPP项目积累成功经验,为该市其他PPP项目规范实施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今年,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目前省财政厅已将该市报送的7个PPP项目全部向财政部推荐申报,项目累计总投资规模约为64.9亿元。
下一步,江门将在PPP工作前期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出台PPP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PPP项目库管理,健全该市PPP工作协调机制等各项配套工作,推动该市PPP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