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实施对外开放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银行业应有效发挥社会资金配置“水龙头”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特色战略定位。尽管近年来不少银行提出差异化路径并取得重要进展,但国内银行业整体尚未完全改变战略趋同、产品趋同、客户趋同的局面。目前国内各类银行均表达了踊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与此同时,应结合自身的优势特长、风险偏好等因素,寻求各具特色的切入点。比如大型银行可发挥自身在资金体量、海外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提供中长期的融资服务;中型银行可发挥细分特长,积极挖掘“一带一路”建设中涌现的新兴业务亮点。
优化机构布局支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内外区域中有相当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银行网点密度较低。银行业可以此为契机,优化自身布局。在国内,要加大关键节点机构设立力度,尤其向内陆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同时,国内银行还可乘“一带一路”东风,到沿线各国中心城市设立境外分支机构。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一是模式创新,面对“一带一路”庞大的融资需求,银行在通过直接贷款、委托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增加授信支持的同时,更要发挥自身的金融市场枢纽作用,联合证券、信托、基金等机构,通过上市、发债、股权质押、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广泛募集资金,实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举。二是渠道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银行”,使沿线的企业和个人享受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产品创新,敏锐捕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客户需求,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面对“一带一路”红利,我们“内心火热,头脑冷静”,在积极发掘业务机会的同时,与时俱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一是充实全面风险管理内容。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制度差异较大,监管机构要求银行除做好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外,要更加关注国别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银行要全方位评估落实。二是巩固全流程风险管控关口。把好客户准入关,筛选符合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的“白名单”客户,开辟绿色通道;把好过程监控关,定期对所拓展的业务和客户进行检视,避免一些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企业以 “一带一路”为借口停滞转型升级步伐;把好贷后管理关,要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责任,坚持现场回访,帮助客户用好资金。三是增强风险专业素质。要让相关岗位的员工具备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匹配的风险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