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在成都闭幕。闭幕会上发布了《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从民生合作与捐赠救助、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促进发展、文化交流、建立交流机制五个方面,推出了30项中国民间未来三年将要实施的对非民间合作项目。
《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
一、民生合作和捐赠救助
1.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开展“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和洁净饮水项目;在埃塞开展妇女培训项目;在苏丹开展教学器材和卫生用品捐赠;在乌干达开展难民援助项目。
2.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在非洲开展“一带一路·光明行”行动,为当地困难群众进行白内障免费治疗。
3.中国红十字总会每年向4-5个国家红会提供8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国红会合作,开展改善民生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
4.中促会、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相关企业在非洲开展“点亮非洲”项目,向非洲缺电贫困地区捐赠500“汉伞”,价值100万元。
5.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希望工程走进非洲项目,目前已经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卢旺达、布隆迪五国援建希望小学23所,资助金额550万美元。
6.爱德基金会开展埃塞俄比亚贫困单亲妈妈培训项目,帮助单亲妈妈提高收入;开展肯尼亚爱梦学堂项目,帮助肯尼亚青少年探索发展道路,成为中非青年交流和项目孵化基地。
7.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未来三年,向非洲派遣百名青年志愿者。
8.中国慈善联合会计划协同多家机构,对中国在非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整体统筹规划,提升中国在非公益慈善项目的效率和影响力。
二、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
1.中国法学会推动中非联合仲裁中心建设与发展,推动中非法律院校、法学研究机构在非联合共建中非法律联合研究中心和中非法律联合培训基地。
2.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中非携手与爱同行”项目,资助2-5个国家,用于青少年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和孕产妇保健项目。
3.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与联合国环境署、教科文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组织合作,在非洲开展雨水利用、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
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赞比亚有关机构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合作,援助赞比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培训当地技能人才。
5.中促会与成都社会组织学院合作开展非洲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
三、促进发展
1.中国企业联合会与挪威、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雇主组织合作,开展题为“在非洲做负责任的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2.国际小水电联合会协同联合国相关机构,在非洲国家开展“点亮非洲”小水电建设项目,与非洲开展小水电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
3.全国妇联继续加强中非民间友好团体在性别平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并支持开展中非高层女性对话、友好往来、专题考察及能力建设等活动,共同促进中非妇女全面发展。
4.北京市属建工、住总、中昊、城建集团等企业在非洲开展公路、水利设施、房屋、轨道、勘探等基础设施建设,雇佣当地员工,改善当地民生。
5.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四达时代集团等在非洲开展网络通信领域的合作,开展产能合作项目和“万村通”项目。
四、文化交流
1.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计划与南非开展学历教育,在毛里求斯、塞舌尔及摩洛哥开展中医针灸传承教育基地项目。开展“印象中医”大讲堂、中医义诊等服务,造福当地民众。
2.中华环保联合会在肯尼亚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开展环保民间组织间交流活动。
3.中国长城学会计划与非洲社会组织建立多边合作关系,加强中非青年在文化、艺术、音乐及摄影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4.北京电影学院在非洲举办“中非国际电影节”;国家大剧院与阿尔及利亚国家歌剧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5.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与埃及驻华使馆合作,开展中埃专家对话、中埃妇女交流、埃及文化展览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埃及、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突尼斯、卢旺达等国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合作项目。
7. 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开展与非洲国家合作,未来三年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为非洲国家培养300名高级人才。
五、建立交流机制
1.中国科协将举办中非智库论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科技合作国际研讨会、中非水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开展非洲科技组织调研,依托高校、智库资源,开展科技联盟建设。
2.全国青年联合会连续举办亚非青年联欢节,未来三年争取覆盖非洲所有已建交国家。
3.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坦桑尼亚中国友好协会就开展民间交往与合作签订协议。
4.北京市属同仁堂、华立科泰医药等企业与非洲国家开展热带病研究合作,推广和宣传中医文化。
5.北京市民交协、北京市对外友协、北京市文联等组织积极与非洲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参加国际会议,完善机制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