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北京市发改委就全市社会发展情况及重点工作成效举行发布会,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在会上介绍,去年,北京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达6.4亿美元,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业界分析指出,与央企投资方向略有不同,在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京企在“一带一路”投资多侧重于商务服务业,其中,电子商务与本土老字号品牌在海外发展迅速。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称,去年我国四成企业产品“出海”均遭遇技术壁垒制约,要想电子商务稳妥发展,未来还需推动各国海关、检疫加强务实合作。 “结合全国各省市情况来看,北京去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金额可以说是非常亮眼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当地的大型项目较少,可供中方并购的本土大型企业也不多,如同“一片原始的沃土”,虽然埋藏宝藏,但开发难度较大,京企在此背景下仍能创造6.4亿美元的直接投资额实属不易。
实际上,在过去数年间,京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一直不断攀升,从2013年的1.9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亿美元,到2015年时极速增长至5亿美元,去年则达到了6.4亿美元。有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与京企在“一带一路”投资方面选择和央企进行错位发展不无关系。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今年5月介绍,三年以来,我国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了1676个项目,其中,基建、能源等都是重点投资领域之一。不过北京市商务委同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京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主要集中的领域并非基建、能源,而是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还有专家透露,虽然京企也进行轻轨建设、有色金属冶炼等投资,但对于智能终端解决方案、药品贸易等方面也有所涉猎。
“商务服务业一直都是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如今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京企境外投资的重点发展方向”,白明表示。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7%,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对此,白明分析称,北京拥有全聚德等一批本土老字号品牌,法律咨询、快递与通信领域等企业的发展也领先于全国,服务业企业基数较大,在助推北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服务业京企“走出去”提供了基础。
而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则表示,北京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也参与到了“一带一路”的投资中,它们在各国建设电子商务园区,与当地物流、通信等行业企业合作,将各国的本土产品放上网购平台。“在我国计划于2021年内进口总额达到8万亿美元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正逢其时”,洪涛说。
不过多位专家指出,京企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时仍面临技术壁垒和劳资矛盾等风险。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副主任王力舟曾公开表示,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成为货物贸易的主要障碍,且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而洪涛也指出,电子商务或将成为北京未来投资“一带一路”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技术壁垒是这类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所谓技术壁垒,是指出口企业的商品在国外入境时,需要符合相关国家的技术法规规定的准入条件、认证标准等,而有的国家常常以此为借口人为设置壁垒,将他国产品拦下。统计显示,去年,我国有40%的企业遭遇过技术贸易壁垒,直接损失高达933.8亿美元,新增成本247.5亿美元,二者相加超过千亿美元。
对此,在结束不久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合作项目“早日启动、早见成效”。洪涛表示,只有打破技术壁垒,才能推动更多的北京企业以轻资产投身到“一带一路”的投资中。
此外,白明还提醒,我国本土企业走出海外本身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诸如水土不服、政局不稳等,而北京“走出去”又以服务业为主,容易面临劳资矛盾,所以北京未来还需做好风险防范,稳妥推进企业进行境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