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利雅得,开始对沙特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中沙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快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内深入合作。 在19日的半天日程中,他同沙特国王萨勒曼、王储继承人穆罕默德分别进行了会谈,还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扎耶尼、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伊亚德进行了会见。
习近平表示,沙特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位优势明显。双方应该探讨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更加积极参与中东海湾地区互联互通,加快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建设,挖掘双方在基础设施、通信等领域合作潜力。双方应该鼓励两国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扩大相互投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在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框架内深入合作,加强在铁路、港口、电站、通信、工业园区、住房、投资、金融、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
1月20日,正在陪同习近平出访的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两国高级别委员会,以指导和协调双方各领域合作。双方将沿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方向,在高级别委员会指导和协调下,大力推进各项合作。
据沙特官方通讯社SPA报道,中沙在1月19日签署了14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殷罡强调,这次的经贸亮点在于核能和新能源。
在核能领域,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沙特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城签订了《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核建方面表示,这将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温气冷堆技术一定会在“一带一路”更多的国家开花结果。
高温气冷堆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优选堆型。中国核建已与沙特、阿联酋迪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东问题专家殷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此次访问最大的亮点是,沙特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得很“痛快”。沙特在中东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海合会、伊斯兰合作组织,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展开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现在是中沙两国实现对接的有利时机。“沙特正处在困难时期,亟需让经济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它希望跟中国进行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为主要抓手的‘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对接。沙特尽管能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而中国制造业先进,资金充裕,可以帮助沙特进行基建建设和行业改造。”
19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合会秘书处共同宣布,中国和海合会已于17日恢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于19日原则上实质性结束货物贸易谈判,并将于今年2月中下旬举行下一轮谈判,以期在2016年年内达成一份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
2004年,中国和海合会决定启动中海自贸协定谈判,并于2009年就结束货物贸易框架下97%左右商品的市场准入问题达成一致,但随后海合会决定停止所有正在进行中的与全球其他贸易伙伴共计17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自由贸易谈判。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年12月,海合会外长理事会决定单独重启与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中方认为,这是海合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中国与海合会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决定。
海湾6国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全球第二大承包工程劳务市场和第二大工程建设市场,中国则是海湾6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
“在新的形势下,中沙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的范畴,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两国已成为彼此在全球的重要合作伙伴。”贺文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两国决定提升两国关系定位,就是要增加中沙关系在彼此对外关系中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