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再次收获新政策“红包”: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力挺光伏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意见》对光伏产业形成中长期利好,长期以来低迷的光伏产业将迎来加速转型升级。“这些年,我国光伏产品接连遭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但我认为2015年仍然是国内光伏‘大年’,预计将会迎来全面复苏。”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陈东坡对中国质量报记者说。
“领跑者”计划有望提质升级
《意见》共8条,从市场引导、产品准入标准、财政支持、产品检测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执行标准,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
具体来看,《意见》第二条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如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8%等。这对光伏产品的准入门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淘汰落后产品、让光伏企业建立技术优势;第三条“领跑者”计划对光伏产品的效率进行了量化,对实施方式做了明确规定。这有利于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创新,同时还有利于一些龙头企业从恶性的价格战中解脱出来。
另外,《意见》第四条提出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向高技术产品倾斜,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这有利于技术领先产品的普及与推广,加速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促使光伏产品实现平价上网;第五、六、七条分别从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监控运营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规定和要求。这些措施利于及早排除光伏电站在产品质量、工程施工方面存在的隐患,使得光伏电站收益得到保障和提升。
“在经过前些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光伏行业经历了寒冬和欧美双反打压的考验,正在从无序竞争向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因此落实国家光伏产业政策、促进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正是光伏行业所需。”英利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梁田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意见》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技术指标的设定,在生产制造端和市场端给予先进技术支持和引导,倒闭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来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这在当前国家倡导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同时把落后产能挤出市场,让整个光伏产业逐渐步入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阶段。
当前光伏行业正在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首先产业本身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清洁环保的属性加上中国光伏企业不间断地技术进步推动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市场应用空间广阔,国家这些年也在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今年更是设定了17.8吉瓦的装机目标,我国已经连续 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国,全球总需求达65~70吉瓦,光伏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利好政策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行动,预计将为光伏板块带来一定程度的正面催化作用。”陈东坡说。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新契机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政策上屡获“红包”:新电改“配售分离”有利于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激活;《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除了明确提出17.8GW的新增装机目标,还将补贴范围明晰化、补贴发放及时等。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光伏产品、光伏装备走向海外市场,从而缓解国内光伏产能过剩的压力。
“作为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英利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走出去’方式的转变,在推广领先的光伏发电产品后,市场范围已经由2009年的9个国家拓展到现在的100多个国家,遍布全球。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向海外市场输出资金、技术和服务,成为提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梁田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也有利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
除英利外,我国光伏行业也在布局“一带一路”:中国最大的EPC企业特变电工赢得巴基斯坦首座百兆瓦级太阳能光伏项目合同,真正实现中国装备走出去;中国第一大逆变器专业制造商阳光电源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应用市场;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保利协鑫光伏以硅料、硅片为切入点,配合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跟进泰国、印度等市场的高效硅片供应,同时还致力于泰国、印尼等地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
“‘一带一路’确实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从基础设施建设看,能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发展要素,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制造国,从资源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所经之处分布着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的国家与地区;从市场角度来看,‘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大多是光伏新兴市场,对光伏等新能源的需求旺盛;从运输角度来看,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货物运输风险。‘一带一路’战略必然促进中国光伏产业更好地在相关地区和国家开拓市场份额。”陈东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