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从青海省政府获悉,为保障青海湖湟鱼洄游,去年以来青海共投入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等地拆除拦水河坝,修改建7座洄游通道。 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水体,其对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青海湖和特有鱼种湟鱼相依相偎到了不可替代的地步。青海湖是贫营养水体,同时水质中的矿物质比例日渐提高,能在这样的水环境里生存的鱼类非湟鱼莫属。
生态链中的核心环节——湟鱼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整个青海湖的生态稳定,水生生物如刚毛藻,以及容易寄生病菌的无隔藻就会大量繁殖,使青海湖水体环境恶化,最终使青海湖变成一个死湖。湟鱼同时是水-鸟-鱼共生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湟鱼资源量的衰减,直接威胁到鸟类的迁徙、繁衍和生长发育。2004年这一鱼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每年6月上旬到8月中旬,在青海湖中生长的湟鱼会沿着入湖河流溯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洄游通道根据湟鱼的跳跃高度科学测算,每级台阶高度合适,为防止湟鱼被急流冲下,台阶上还修了凹槽。”在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流经的青海省刚察县,县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局局长郭守洋介绍,这项工程于去年9月中旬开工,今年4月底全面竣工,其中新修建6座洄游通道,改建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