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丝博会暨西洽会设置了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总展示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共有来自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10.5万名客商参展参会,参展参会企业6200家,展销特色产品商品2.3万种,观众人数超过54万人次,规模是历届最大的一次。 境外方面,吸引了来自世界87个国家、近1800名境外嘉宾及客商参与。丝绸之路国际馆设置了28个国家馆,共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37个国家政府部门、商协会牵头组织了30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内容涉及国家投资环境介绍、主要产业产品、特色民俗工艺品、传统手工艺品及当地特色食品等。特 别是韩国和哈萨克斯坦两个主宾国分别设置了国家馆。其中丝绸之路商品贸易展集中展示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商品及美食,设置的十大展区包括丝绸之路特色商品展、跨境贸易线下体验店、五金机电商品贸易展等,展示商品达上万种。
国内方面,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分别出席了开馆仪式、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贸促会等34个中央国家机关、国家部委领导和中央企业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或主办了相关活 动,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省内13个分团分别组团参展参会,在消费品、装备制造、信息与高新技术、绿色生态产业等板块,集中展示各省区市和我省各市区产业特色、行业特色和技术特色。两个主宾省区西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举办了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以及陕闽“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交流 会、福建展区开馆仪式。新疆自治区、甘肃、江苏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分别举办了4场投资贸易促进活动。 三、合作更加务实,成果更加丰富 与会各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科技、交通、人文等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
一是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中韩签订了涉及装备制造、旅游、教育、农业、生物科技等五大领域、总额超过320亿元的项目合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48家企业和我省近百家企业,围绕能源科技、食品加工、交通物流、外经外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签署了“开发建设丝绸之路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省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署了“促进陕西省企业赴非投资暨设立陕西非洲产业发展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来自韩国、哈萨克斯坦、英国、意大利等18个国家 和地区的1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合作交流,意大利企业协会、马来西亚清真局与陕西企业分别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相关农业论坛促成了“一带一路”农业与食 品交易信息平台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
二是文化合作生机勃勃。主宾国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来自韩国、哈萨克斯坦两个主宾国与中国陕西歌舞剧院的近百名表演艺术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献上了一场独具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的文艺演出,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的艺术精品交相辉映。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 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围绕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文物保护与考古、博物馆与教育、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建立了博物馆交流合作联盟、发布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西安宣言》(草案),达成了共同开展考古资料研究、考古调查与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 文物展览等协议。在大唐西市举办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展,通过图书、油画、摄影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人们全方位展示了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描绘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史与文明互鉴史。
三是合作平台有了新突破。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1家商协会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2016 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西安)圆桌会,各国支持中国贸促会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签署了《关于共同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的谅解备忘录》,并确定将联络办公室设在西安,充分凸显了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期间,国家质检总局还发布了“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开启了“一带一路” 各国计量的互信互认,陕西省质监局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了《计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租赁业西部创新服务基地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陕西融资租赁业聚集区,打造西部融资租赁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项目签约成果丰硕。为了夯实交流合作效果,会前全省各市共征集、筛选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400个,总投资额达8350亿元。会期,省发展改革委共组织了3场集中签约,签约项目108个,总投资额达1846.5亿元。据统计,本届丝博会暨西洽会陕西省代表团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17.08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6810.53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额11.30亿元。涉及装备制造、商贸服务业、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新能源、高新技术、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国际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成交逆市上升,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