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国内动态 > 龙江丝路带建设

龙江丝路带建设

日期:2015-06-11        来源:黑龙江发改委
分享到:

   龙江丝路带建设-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构建起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及时谋划跟进、主动作为、全面融入、有效对接,在新形势、新常态下,下了个漂亮的先手棋,赢得了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战略主动。

   一、成功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迎来黑龙江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多年来,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内陆最东北的沿边相对封闭的边疆省份,距我国率先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我国内地中心区较远。国家实施几波大开放战略,黑龙江省受益远不如 南方和沿海省区,直接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速度缓慢。“龙江丝路带”建设,使得黑龙江转身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由后卫变前 锋,黑龙江省开放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高度吻合。黑龙江省多年的积淀,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光缆等多种贸易通道 组成的综合立体联通体系。在建的哈牡高铁、哈佳高铁、同江铁路大桥和筹建的黑河跨界江公路大桥等将进一步保证和扩大“龙江丝路带”的互联互通。经济发展的 一般规律是:“互联互通”的大通道会促进和带动大流通、大贸易、大物流;大流通、大贸易、大物流会撬动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引导投资走向和产业转移;市 场和消费规模的扩大会促进分工细化和深化,促进新的生产和流通业态产生,促进和吸引生产要素集聚,形成跨境产业链和境内外产业园区,逐渐由点状项目园区互 相连接而成为产业聚集的经济走廊。

   “龙江丝 路带”建设成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搭上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这班车,汇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向“龙 江丝路带”集聚。促进域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互换,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双赢或多赢,会迅速提升 全省经济运行的国际化水平,形成龙江对外开放的新优势,最终形成以中蒙俄合作为突出特点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形成龙江大地新的经济增长极,迎来黑 龙江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二、形成“一核四带一环一外”的产业布局,赢得发展格局优化调整的战略机遇

   “龙江丝 路带”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贯通东北亚区域内各主要国家,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是在实现中国“一带 一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俄罗斯的“跨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处于天然的核心区地位。依托“龙江丝路带”的国际贸易通道和主要交通干线,以中心城市 和交通商贸重镇为节点,以沿线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依托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聚集区,发展跨境产业链,形成“一核”(哈尔滨都市 圈)、“四带”(哈大齐满、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一环”(沿边环形产业聚集带)、“一外”(境外产业园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 空间布局。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运用世界眼光,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谋篇布局,是龙江立足于自身基础和优势,破解自身发展瓶颈和 难题、谋划转型路径的必然选择,是我省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和增长点,为我们破解当前发展难题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也是龙江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根 本出路。“龙江丝路带”的建设,让龙江离俄欧市场更近、更能节约物流成本,这是龙江承接产业转移的极大优势。

   三、依托“龙江丝路带”设立龙江自贸区,抢抓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机遇

   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龙江丝路带”建设既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涉及市场运行机 制、贸易与投资制度、规则的重塑,而后者正是自贸区设立的核心内容。当前各地申报自贸区热度持续升温,黑龙江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蒙 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核心区,理应抓住机遇,依托“龙江丝路带”,尽快申报和设立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龙江丝 路带”建设,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东北亚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黑龙江此时申报自贸区不仅有自身的需要,而且对于国家 “一带一路”自贸区设立的空间科学合理布局很有必要。“龙江丝路带”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铁路货运班列为主的跨境物流大通道初步形成;重大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实施;江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自2009年运行至今效果良好,积累了向自贸区过渡的宝贵经验;哈尔滨市、大庆 市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黑龙江省境内,4家国家级开发区、8家省级和享受省级政策的开发区以及在俄境内的15家境外园区建设日臻完善;国 务院批复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再加之刚刚正式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的利好因素,在此基础上,争 取在制度创新上再向前迈一步,在开放效应上再向上提升一步,学习和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和作法,直接复制新疆霍尔果斯自贸区模式,申办立足于中蒙俄经济走 廊、面向东北亚的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四、把握“龙江丝路带”建设和“五大规划”战略同时实施的政策叠加效应机遇,促进龙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自 2013年以来,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积极争取,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黑龙江省和内蒙 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再加上此前黑龙江省已参与的《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 持续发展规划》,并称“五大规划”。此次中央又批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同一时期密集出台这些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 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对黑龙江省的关怀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黑龙江省已经开始进入发展史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龙江丝路带建设-重点任务

   任务是实现愿景的有力支撑,唯有把六大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将《规划》的设想变为现实。

   一、构建哈俄欧铁路跨境运输体系

   1、开展 中(俄)欧跨境货物运输。在开通中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铁路国际班列的基础上,开展以哈尔滨为中心、以经济带覆盖和辐射地区为主要货源地的中 (俄)欧跨境运输。完善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哈尔滨—绥芬河、同江、黑河—俄罗斯远东地区,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三大货物运输 通道。

   2、加强货运枢纽建设。加快集运输、仓储、集散、通关功能为一体的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绥芬河铁路站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牡丹江铁路货运枢纽,谋划建设东宁危险化学品铁路口岸。

   3、积极组织货源。通过宣传推介、招商引企等方式,组织国内外货源,吸引大型商贸物流、货运企业通过黑龙江通道进行跨境运输。

   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与俄罗斯交通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铁 路: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加快建设哈齐客专、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同江铁路大桥、哈佳快速铁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哈牡客专、滨洲铁路电气 化改造、哈牡既有线电气化等项目;加快推进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快速铁路、绥芬河—格罗迭科沃跨境铁路改造、沿边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 取早日开工建设;谋划建设牡丹江—海参崴“标轨输出、宽轨引入”一站直达高速铁路、东宁—乌苏里斯克跨境铁路、抚远跨境铁路。

   2、公路:建成建三江至黑瞎子岛等高速公路和伊春至嘉荫等国省干线公路。推进黑河、洛古河、饶河、萝北、东宁等口岸界河公路大桥和黑瞎子岛陆路通道建设。

   3、水 运:拓展我省与我国东南沿海、俄远东地区、日韩、东南亚等江海联运和陆海联运新通道,畅通绥芬河—海参崴、松花江—黑龙江—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通道, 通过投资、参股、产期租赁等方式参与建设和经营海参崴港、纳霍德卡港、东方港及扎鲁比诺等远东港口,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

   4、民 航:加快推进建三江、五大连池、绥芬河等机场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谋划建设鹤岗、虎林、饶河、嘉荫等机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哈尔滨机场对俄远东地 区门户功能,完善对俄民航合作平台和机制,争取航权安排,优化航线网络,新增和加密通往俄罗斯、日韩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航线、航班。推动哈尔滨临空经济区 建设。

   5、管道、电网和通信光缆:推进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强北电南送骨干电网建设;加快中俄跨境国际陆地光缆项目建设,促进连接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海底光缆建设;加快哈尔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争取设立哈尔滨国际通信关口局。

   三、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完善商贸物流体系。优化物流发展布局,建设一批物流园区、节点和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和专业物流企业,打造现代智能物流产业集群。

   2、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中俄博览会大平台和主渠道作用,推动中俄、中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开放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建立口岸综合服务体系。

   3、提高 金融服务水平。在哈尔滨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发挥哈尔滨银行卢布做市商优势,加快建设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结算平台,引导大型 金融机构强化对俄综合服务功能。深入开展扩大卢布使用范围试点,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对俄合作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金融服务领域,探索实施境外担保境内贷款融资服务,解决在俄企业融资难问题。

   4、改善 通关条件。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全面实施关检协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建立大 通关合作机制,搭建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尽快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继续申报在哈尔滨、绥芬河设立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

   四、加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开发力度

   1、深化能源、矿产资源合作。鼓励国内有实力企业特别是央企开发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加大能源、矿产资源进口力度。扩大中俄电力合作。加快实施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等项目。

   2、深化 农业合作。拓宽对俄农业合作领域,加快从传统劳务输出、从事种植业向从事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批发零售等方面扩展。积极推进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加 快推进中俄现货农业合作区建设。在黑河、抚远、密山、东宁等市、县,建设面向俄罗斯市场的绿色有机果蔬生产出口基地。

   3、深化 林业资源合作。积极扩大对俄木材资源进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采伐,建设境外木材加工基地。支持绥芬河国林木业城、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 建设,积极参与比罗比詹等地木材加工,加快推进中俄合作犹太自治州木材加工园区建设,推进绥芬河木材加工交易示范基地建设,谋划抚远木材加工交易示范基地 等项目,在滨海边疆区和外贝加尔边疆区开展森工领域合作。

   4、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俄罗斯加强在森林、湿地和草原保护以及界河和跨境河流水污染防治等领域合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积极开展中俄界河水文测验与水文报汛合作。

   五、加强跨境产业园区、产业链建设

   1、加强 跨境产业园区建设。与俄罗斯研究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引导国内企业在俄罗斯建设一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完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运行机 制,推进哈尔滨、大庆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推动设立黑河、绥芬河、黑瞎子岛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

   2、延伸 跨境产业链。制定对俄跨境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组建以中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合作联盟,加强跨境机电、电力、能源、矿产、林业、农业、物流等领域投资合作。积 极建设中俄双向贸易和加工基地,形成跨境产业良性循环。积极开展航天航空产业合作,打造中俄航空航天合作研发制造基地。

   3、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国际市场需求,通过重点扶持一批电站成套设备、重型装备、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大型出口加工企业和配套产业群,提高高端产品出口比重。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中医药、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

   六、广泛开展人文科技交流合作

   1、开展 文化旅游合作。加快打造哈尔滨中俄音乐文化交流中心。积极开展中俄双边文化交流、文艺互访、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文化企业在俄兴办文化实体,吸引俄罗斯企业 和艺术家在华依法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打造具有俄欧风情和龙江特色的时尚文化产业。提高中俄两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在重点旅游城市间增开航线,完善边境旅 游通关。整合旅游资源和品牌,打造中俄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

   2、开展教育合作。推动我省高校与圣彼得堡大学等俄罗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建设双方高校联盟。提高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和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中俄人文协同创新中心作用,加快培养对俄语言、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人才。

   3、开展 科技合作。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扩大对俄科技交流,推进与俄罗斯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核电装备、复合材料、船舶制造、医用激光 工程、生态保护、矿山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合作。加快推进合作平台建设,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交流,加快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