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近日发布了2019年1-9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1-9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501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5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1-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9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新签合同额10052.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6万人,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人。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1-9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以下特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积极推进;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跨境并购健康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实现互利共赢;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促进我国与东道国共同发展。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已经是全球对外投资第三大国,基础设施国际建设业务排名第一。2019年前三季度在这样的高基数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溢价偏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进一步筹措资金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发达国家陆续对华出台了投资安全审查措施,对跨境并购产生了一定阻碍;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组织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大。另外,美日印澳主导的“印太战略”以及日本、欧盟主导的欧亚大陆计划都包含提供资金支持其本国企业在这一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内容,也争夺了不少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跨境并购是此次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中的一大看点。1-9月,我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247起,分布在芬兰、德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6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总额281.1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38亿美元。
庞超然表示,此次发布的跨境并购数据质量较高,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实际情况:一是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持续理性、健康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等实体领域。二是大项目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主要项目集中在欧洲地区。三是国内企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更多企业依托国内市场优势、国内技术优势开展并购合作。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并购投资参与国际合作,深化国内外产业联系,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武汉大学广东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智森在分析后也认为,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对传统产业的直接投资项目增多,尤其是对缅甸、泰国等地区大力输出纺织、电子、玩具等传统产业项目;二是对欧洲各国加大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获得当地政府和企业高度认可,研发基地、产业应用项目落到实处。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1-9月累计投资达426.9亿美元,超过了2018年全年的4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40.9亿美元,超过了2018年全年的30亿美元,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方式的重要创新,是中国发展模式‘走出去’的重要体现,也是开展‘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的重要可视化成果,深化了与沿线国家的务实经贸合作。”庞超然分析道,目前,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正逐步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一方面为中国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了海外平台,为中小规模企业在外投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土地、劳动力及关税优势,促进项目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逐步成为承接第三方国家进入当地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促进与第三方合作的意义。未来,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特征将不断显现,境外合作区将逐步从劳动力、资源密集产业向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文化密集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国内企业与当地市场深度融合、同步发展。
此外,两位专家对近期中企对外投资也提了几条建议。庞超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要注意加强与国内市场的联系和与国内产业合作的联系,充分利用好中国不断发展的市场规模,综合利用“两类市场、两类资源”,促进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发达国家,要注意新形势下当地政策法规的新变化,做好对市场、法律和相关环境的尽职调查,做好舆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防范政策变化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发展中国家,要关注当地营商环境,做好合规工作,有效防范风险。王智森也表示,企业在对外投资和并购时不仅要注意规避当地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还要注意将投资项目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结合起来。尤其是产业项目的落地须跟当地产业链的配套有机结合,不断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完善和相关企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让当地百姓切实享受到中国企业投资所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