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促进中非投融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促进中非投融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日期:2019-06-25        来源:承包商会
分享到:

   中国对非洲投融资稳步发展,但领域相对集中,主要涉及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以及技术服务业,其中建筑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中国对非投融资的一大亮点。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对非投融资前景广阔,但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风险也将持续存在。

   一、中国对非投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积累了雄厚的外汇储备。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融资的能力和动力不断增强,“走出去”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迫切需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582.9亿美元,降至全球第三位,但存量超过1.8万亿美元,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在此形势下,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融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投融资流量和存量稳步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440亿美元,对非投融资存量至少为1000亿美元。

   (二)投融资领域广泛,成效显著

   中国对非投融资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经济部门,有力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和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投融资针对非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弥补非洲国家在铁路、公路、机场、桥梁和港口等领域的缺口和赤字。这方面,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发挥着主导作用。

   其次,在电力和能源领域,中国投融资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打破电力供应不足的瓶颈,为非洲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10年以来,非洲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力设施和能源项目由中国融资和建设。中国是非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贡献者。

   再次,石油和矿产等资源采掘行业后来居上。中国在该领域虽然是后来者,但在国际对非投融资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进口国,对非洲石油和矿产开采的投融资,不仅满足了中国国内的发展需求,也带动了非洲国家的大宗商品出口,有利于非洲国家出口创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帮助苏丹、南苏丹、乍得和尼日尔等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在乌干达、尼日利亚、莫桑比克、阿尔及利亚和南非等国油气领域,中国投资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矿业方面,几内亚的铝矿、刚果(金)的铜钴矿、赞比亚的铜矿、莫桑比克的钛铁矿、加蓬的锰矿、纳米比亚的铀矿、吉布提的盐矿以及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国的金矿是中资企业的重点投资对象。

   第四,非洲工业园、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等投资建设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为了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纷纷派团来中国学习取经,兴建各类工业园区,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埃塞俄比亚代表了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案例。2007年以来,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外的卡杜姆镇投资建设“东方工业园”,吸引近90家中资企业入园投资约6.4亿美元,从事水泥生产、木材加工、制鞋、汽车组装、钢材轧制、家纺、服装、日化、药品和食品等行业。在东方工业园的引领和示范下,埃塞政府在全国各地兴建了10多个工业园。其中,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了阿瓦萨、阿达玛和德雷达瓦等工业园。在吉布提,中国招商局集团和大连港集团联合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吉布提国际自由贸易区于2018年7月5日正式开园。该区主要吸引物流、贸易、汽车、机械、建材、海产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中国企业入园设厂。此外,在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非洲各国,中资企业根据非洲各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投资建设了类似的、规模不一的工业园区。

   第五,制造业投资涉及领域较广。中国企业除了在上述工业园区内投资制造业以外,也广泛投资于非洲国家的汽车组装与制造、建材、钢铁、家电、制药、制糖、轮胎、零部件等领域。

   第六,金融合作开创新模式。中国工商银行曾于2008年投资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成立中非发展基金,并开发了“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产品。迄今,国家开发银行与至少1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支持向非洲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中国进出口银行于2015年底,作为股东之一设立了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农业银行与刚果(布)政府共建中刚非洲银行,创新中非金融合作新模式。中国银行在南非、安哥拉等国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日益扩大。银联国际、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和腾讯微信的移动支付业务也进入非洲市场,有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

   第七、通讯、房地产、物流和电商等领域投融资发展趋势良好。多年来,华为和中兴等通信技术服务公司在非洲广泛承建通信类基础设施项目,有力促进了非洲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企业帮助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建造和发射通讯卫星,为其广播电视、应急通信、远程教育、电子政务、企业通信、宽带接入和星基导航增强等提供服务。2002年以来,四达时代集团在卢旺达、尼日利亚、肯尼亚和莫桑比克等30多个非洲国家投资运营数字电视项目等。

   随着非洲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中产阶级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公司广泛投资于非洲的商业房地产、住宅楼小区、商贸城和酒店等开发项目。中资企业在安哥拉、卢旺达、肯尼亚、几内亚、尼日利亚和埃及等国均有比较成功的房地产投资或承建项目。由于互联网、交通和支付方式等有关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完善,非洲电子商务和物流也日益引起中国投资者的关注。2017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首访肯尼亚和卢旺达,致力于推动非洲电商发展。

   最后,在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领域,中国对非投融资也方兴未艾,越来越多中资企业看好非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前景。中资企业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有比较成功的农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中国游客赴非旅游,为中非旅游合作提供广阔前景。

   综上可见,中国对非投融资几乎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国对非投融资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占非洲国家吸收外国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在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赞比亚等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投融资来源国。中国国有企业是非洲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承包建设的主体,但中资民营企业已在数量上领先,成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

   二、中非合作新机制下,中非投融资新机遇

   (一)中非关系传统友好,政治互信水平较高。中非关系没有殖民主义的历史包袱。自20世纪50-60年代起,中国曾经支持非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这一珍贵历史遗产迄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中非经贸合作。非洲国家独立以来,中国长期支持其经济自主可持续发展,尊重非洲国家主权,对非洲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均平等相待。2013年以来,中国提出“真实亲诚”对非合作理念,以及倡导以“正确的义利观”开展中非经贸合作,受到非洲国家广泛认可和欢迎。中非元首外交互动频繁。习近平主席在连任后首次出访就访问非洲国家的做法,体现中国外交对非洲的高度重视。元首外交和高层政治引领为中非投融资合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中非经济互补性较强,双方均有强烈的意愿和需要开展投融资合作。非洲国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较大。近年来,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各行各业充满投资机会。而中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赴非投资的动力日趋强劲。中资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契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可以较好地弥补非方相关缺口。非洲各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兴业。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国内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可以为非洲的资源和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带动非洲经济发展。

   (三)中非合作论坛的积极推动。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中非投融资合作,不断扩大资金支持力度。自2006年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不断增加对非贷款额度,并增设不同类型的对非投资基金,带动更多中国国企和民营资本加大对非投融资力度。中非合作论坛2015年和2018年分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北京连续举办两届峰会。仅在这两届峰会上,中国就承诺向非洲提供总共12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四)“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遇。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和天然合作伙伴。迄今为止,37个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已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大支柱之一。为此,中国已倡议发起成立了丝路基金(总额4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投融资机构。2018年12月,亚投行向埃及提供5.1亿美元资金支持,用于乡村污水治理和太阳能发电等项目。这是亚投行首次向非洲国家提供投融资支持。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加入亚投行、以及新开发银行在约翰内斯堡成立非洲分支机构,非洲国家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资金池中获益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三、“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模式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基础设施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最多成果的领域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对非洲投融资的最大亮点。这尤其体现在交通、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非洲融资建设了至少6200公里铁路、6500公里公路、20个港口和20座桥梁、80座发电站、200所学校和80座体育馆等。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实践和代表性项目成果主要如下。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铁路方面有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以及接近完工的内罗毕-奈瓦沙铁路、尼日利亚阿布贾-卡杜纳铁路、拉各斯-伊巴丹铁路、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跨国电气化铁路等;在公路方面有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乌干达坎帕拉-恩德培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塞拉利昂弗里敦-玛西亚卡高速路、塞内加尔捷斯-图巴高速路等;在港口方面有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新港、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几内亚科纳克里港等;在机场项目方面有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多哥洛美的纳辛贝·埃亚德马、南苏丹朱巴、利比里亚罗伯茨、津巴布韦哈拉雷和维多利亚瀑布城等诸多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等;在桥梁方面有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斜拉大桥和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大桥等。

   其次,在水电站建设方面,代表性工程主要包括苏布雷(科特迪瓦)、卡库洛卡巴萨(安哥拉)、伊辛巴和卡鲁玛(乌干达)、蒙贝拉和宗格鲁(尼日利亚)、吉布(埃塞俄比亚)、卡里巴南(津巴布韦)、利韦索(刚果/布)、隆潘卡尔和曼维莱(喀麦隆)、下凯富峡(赞比亚)、鲁苏莫(卢旺达与坦桑尼亚边境)、布桑加(刚果/金)、苏阿皮蒂(几内亚)等。最后,在能源管线建设方面,主要项目有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跨国天然气管道、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联合输变电线路、以及莫桑比克南北天然气管道建设等。

   未来,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应加强创新与转型升级,确保非洲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拥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举措来推动非洲基础设施向更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投资、建设与运营一体化。中国承包商在非洲要同时承担起投资者、建设者和运营者的责任,积极进行技术转让,确保在运营期结束后非洲国家能自主承担起项目的后续运营与管理。中国路桥对肯尼亚蒙内铁路,中国土木对尼利日亚阿卡铁路、阿布贾城铁和埃塞亚吉铁路已经实现了较为成功和安全的运营管理,应继续探索和积累相关有益经验,深化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二)加强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PP),撬动更多私人资本投资非洲基础设施。考虑到部分非洲国家主权担保能力有限,而有些中资企业在非洲又有较为强烈的投资意愿,中国和非洲国家可以探索在基建领域实行公私合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也可参与非洲国家的基建投资,一方面可以减少非洲国家的主权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将基建投资与沿线城市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捆绑起来合作,确保基建项目本身与沿线区域开发实现最佳投资组合,以利于投资的稳定预期和安全回收。

   此外,应充分利用债券、基金和保险等杠杆撬动更多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私人资本进入非洲基建领域,缓解融资压力。

   (三)严格控制非洲债务风险,帮助非洲国家增强债务管理能力。基建项目涉及较大投资金额,且回收成本周期较长,投融资面临较大风险。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在充分发挥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债务管理能力建设。

   (四)积极探索三方或多方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是开放、透明的合作倡议,对三方或多方在非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持日益积极的态度。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可充分借力世行、亚投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以及有关国家的单边开发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新三边或多边合作模式,实现在非洲基建领域的双赢或多赢格局。

   四、中国对非投融资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总体而言,中国对非投融资面临的机遇多于挑战,但也确实出现和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与问题,需要积极稳妥应对。

   (一)非洲亟需进一步改善营商和投资环境

   首先,诸多非洲国家经济结构仍然较为单一,很多行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外汇收入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大宗商品或经济作物,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其次,非洲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区域互联互通和市场一体化进程有待推进。政府执政效率普遍低下,部门协调能力较差,腐败寻租行为不断。再次,部分非洲国家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不健全或者变动频繁,执法效率低下且随意性强,法律和监管体系不透明。第四,很多非洲国家税基狭窄,储蓄率低,金融业不发达,外商在非洲当地的融资成本比较高昂。非洲国家货币普遍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汇率波动较大。第五,非洲劳动力成本虽然较为低廉,但人员素质也偏低,企业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去培训当地工人。此外,一些非洲国家政局仍然不稳,政治危机或社会治安事件不时出现。上述因素均会推高中国对非投融资的成本。

   (二)中国政府可进一步加强政策激励与引导

   目前,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赴非投资的意愿和动力均较为强烈。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似可放宽某些约束,实施一定程度的政策松绑,进一步激发中国对非投资活力、提高投资质量。比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年1月颁布的关于“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的35号令,可以视情实施。在某些具有较好盈利前景、对中非双方都有益的投资项目,应可采取灵活手段予以处理,这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做大做强。

   另外,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严格,企业向境外汇款的程序和耗时较长,影响在非投资效率和开发进程。由于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已占据对非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地位,中国政府应视情加大对民营企业在融资便利度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从企业层面而言,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的各类工业园或经贸合作区同质竞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中资企业之间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损害自我利益与形象。

   (三)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国对非投融资将面临日益增多的第三方竞争。美欧等西方国家部分政客、商界和媒体人士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观看待中国对非投资。他们认为中国对非投资动了自己的“奶酪”和势力范围,会千方百计继续借债务问题、环境保护和劳工标准等议题来诋毁和攻击中国在非洲的投资。

   为了防范中国继续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潮流,美欧也纷纷加大了对非投资力度。印度、韩国、新加坡、巴西、土耳其、伊朗、沙特和阿联酋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也日益看好非洲经济发展前景,愿与非洲开展更多投资合作。非洲因此拥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和谈判话语权,可以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立场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这些“第三方因素”均对中国在非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中国企业应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