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22日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的报告,这份报告再次提出,中国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PPP模式更好地运用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项目。
报告指出,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形成了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这些成果已全部得到落实。
在报告的共建部分,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项目上的推广被再次提及。
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式,将社会资源有效分配,通过政府与市场合作,实现国内与国外对接,有利于提高国内外社会各方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多边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PPP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具备了利用PPP模式开展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的经验,特别是在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央财经大学政信智库专家朱玲说。
交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迫切的需求之一。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以来,我国充分发挥铁路、城轨、公路等领域技术优势,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在境外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参与了近30个项目,其中印尼雅万高铁、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中老铁路已开工建设。印尼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方案走出去的第一单,线路全长约142公里,最高设计速度可达每小时350公里,建成后将引入互联网售票、无线网络覆盖车厢、刷脸进站、自助售取检票等世界先进的运输服务技术,为印尼人民提供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
PPP项目适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多为百年大计工程,投资大、涉及范围和专业广、合作期限长。朱玲建议,“中国铁路真正意义上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惠及当地民众,不仅要将中国铁路的设计和建设推向海外,更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好铁路网规划和铁路设计标准和规范,以PPP模式更多地参与投资和决策,从成熟的项目承包商向运营商和投资商转变,向世界输出中国标准。”
朱玲还根据从业经验梳理了我国轨道交通PPP的发展阶段:20世纪末—2003年,开创和探索性阶段;2003—2014年,试点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推广发展阶段。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作为轨道交通PPP推广发展阶段的典型项目,是北京市第一个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轨道交通PPP项目,已经入选全国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总投资452.9亿元。据悉,该项目是北京市第一个“土建+机电设备车辆+运营一体化”的“大PPP”项目,其投融资模式、回报机制等交易架构将为今后PPP项目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照,为未来轨道交通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探索了方向。
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之际,兼具多种优势的PPP模式走到前台,并将大显身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PPP模式,除了能够充分发挥PPP模式本身的诸多优势,还有助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一带一路’战略为各国充分发挥彼此独特的资源优势、放大利益交集、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更高的合作发展平台。”朱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