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去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成绩不俗。这与我们抓住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分不开。未来,还要在树形象、打品牌上下功夫,促进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18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9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1%;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90.4亿美元,同比增长0.3%。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7万人。
这一成绩的取得,很不容易。过去的一年,国际投资贸易领域继续受到保护主义的干扰,动不动就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之名对自华投资进行严格审查,甚至作出一系列禁止性规定,阻碍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进程,像华为在5G领域的投资合作遭遇就很典型。但是,避开矛头抓住重点进行投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选择与实践。
5年多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提出到落地取得巨大进展,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合作的重点。2018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据统计,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
与此同时,投资机构的多元、投资方式的创新以及与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等,都对推动对外投资合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就对外投资结构来说,持续多元化。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占比分别为37%、15.6%、8.8%和7.7%。流向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69.9%。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非理性投资继续得到有效遏制。
就对外投资方式来说,不断创新。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活跃,境外融资比例高。共实施完成并购项目405起,实际交易总额702.6亿美元,其中境内出资274.5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39.1%,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8%;境外融资规模428.1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60.9%。同时,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投建营一体化等对外投资方式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就第三方市场合作来说,稳妥有序推进。中国企业与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企业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取长补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国际惯例”的原则,在亚洲、非洲等地区开展务实合作,合作项目均稳妥有序推进。
此外,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对促进对外投资和带动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截至2018年末,通过确认考核的合作区入区企业共计933家,累计投资209.6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2.8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4.7万个,实现互利共赢。其中2018年新增投资25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5.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一般建筑和电力工程建设行业,占比66.5%,有效改善了东道国基础设施条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84.2万个,惠及东道国民生。同时,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我国设备材料出口近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从对外投资合作的主体来看,地方企业和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8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占同期总额的69.2%。非公有经济控股主体对外投资554.2亿美元,占57.4%,较上年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
展望2019年,对外投资合作的环境将依然复杂严峻,充满不确定性。在此环境下,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坚持互利共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树立中国投资形象,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商务部的部署,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将促进、服务、监管和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加强营造环境,与东道国共同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可预见的营商环境。四是加强服务保障,不断创新监管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产品。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强化企业境外安全主体责任,及时有效应对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