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中国与中亚产能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国与中亚产能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日期:2018-07-30        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
分享到: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当下,不同经济体之间加强合作是必由之路。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研讨会上,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郑红指出,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和技术合作发展空间巨大。

   中亚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资源富集,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等领域仍相对落后。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亚国家先后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如哈萨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计划等,这些倡议涉及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各个行业,对海外投资提出积极的需求计划。“中亚与中国新疆地区山水相连,民族、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很多共同性。同时,双方在经济合作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亚国家愿意接受国外投资以提升自身工业水平,中国企业也愿意积极走向中亚市场享受所在国优惠政策,开展产能合作。”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可以通过投资和产品贸易两种方式进行产能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新机遇,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

   据了解,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经签署了有关化工、冶金、石化等领域产能、融资合作协议,并签署了支持中国电信参与“数字哈萨克斯坦2020规划”的合作框架。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共同推动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中塔合作规划纲要》,涉及科技、农业、能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此外,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也存在影响双边贸易与投资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指出,制约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的因素包括规模经济效益变化、技术人员匮乏、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缺乏对目标国资源规划和对目标国法律环境了解等。

   刘华芹认为,可以通过转变方式、搭建中小企业合作平台,改善营商环境、推进市场体制改革,促进法律、市场动态等相关信息沟通,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合作效果。

   “中国的‘创新、融合、绿色、联动和包容’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中亚国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欧阳向英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要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建议在中亚地区建立三个国际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中亚物流中心、中亚汉语教学中心,简化海关、签证等手续,共同推动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工业园区的建设。

   除了产能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技术合作方面也大有可为。尽管中亚国家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这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生产制造仅局限于几个行业。

   “在这个新科技不断显现的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来源。万物互联技术,将使制造企业越来越智能化,如经过科技升级后的生产环节将具备自我学习、自我优化、自我调整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指出,我国与中亚国家合作,要充分利用新科技的力量,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势,帮助企业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料损耗和产品积压,为用户提供更多贴近需求的产品。

   哈萨克斯坦投资与发展部工业发展和工业安全委员会相关专家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国家倡议,也是全球倡议。哈萨克斯坦也希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进行合作,采用新型数字化技术,建立数字工厂,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