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PPP模式?简单来说,即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达成协议,形成合作关系,确保合作顺利完成。
PPP模式各国历史
1992年,英国最早应用PPP模式;
1994年,智利为平衡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用事业急需改善的情况下引进PPP模式;
1997你那,葡萄牙启动PPP模式;
2004年,巴西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法案;
根据各国经验,适于PPP模式的工程包括: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卫生(医院)、公共安全(监狱)、国防、教育(学校)、公共不动产管理。 PPP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并获得充足资金投资到社会发展计划。总体来说,PPP模式是一个政府和私人投资共赢的模式。
那么,在当下的中国,PPP模式的推进,为何如此困难?笔者认为PPP模式推进困难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公共部门作为项目发起人需要一定的公信力,而当下,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度不断下降,私人参与者对政府所发起的项目持观望态度。
其次,地方政府5年一换,或连任两届。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为官一方的人都希望能取得“政绩”,获得好名称。本意虽好,但当政绩被添上“工程”后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政绩工程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又会给投资人带来哪些不便?
1、新届领导和上一届领导思路不对称。2、一个大型项目,领导层换了,所有的一切意味着从头开始,周期太长。
最后、按照常理,政府主导的工程应该成为香饽饽,然而现实是投资者既希望中标,又不希望中标;希望中标是政府工程利润空间大,不希望中标是政府付款慢,拖,一旦工程启动,资金投入,工程结束,等待收款时,政府部门的审核程序冗繁,款项不知何时才能落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