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情况下,如何有效评价PPP项目物有所值实现程度?
【答】杨捷(云南省财政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
PPP项目物有所值,是论证采用PPP模式在效率、成本等方面是否达到最佳效益的评价工具。将PPP项目物有所值的定量定性评价,融合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考核中,有利于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及时纠偏,助力项目实现效益、效率最大化。
在论证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前期方案设计匹配度,保持绩效目标与物有所值评价指标相对应。推行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物有所值动态评价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项目物有所值的评价价值,另一方面也间接推动了绩效管理发展。物有所值动态评价与绩效管理均为评价手段,但传统模式下,其评价指标存在时间差异。因此,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中实施动态物有所值评价,需要在设计项目前期方案时就考虑两者评价指标的匹配度。
二是将“物有所值”纳入绩效考核硬性指标。根据有关要求,PPP项目绩效目标应符合物有所值的理念,体现成本效益。构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在聚焦项目产出、效果、管理等因素的同时,将项目所处阶段的物有所值实现程度纳入硬性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物有所值理念优势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持续、有效发挥。
三是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确保绩效管理结果对物有所值评价的指导性。将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运用到绩效评价指标中,将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
四是完善绩效管理与物有所值评价结果的运用匹配度,有助于两项评价工具的效用协同发挥。同时,积极探索将绩效管理作为项目公司评价的主要手段,将物有所值作为政府方决策评价的主要手段。
【答】赵仕坤(北京中泽融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根据目前PPP项目绩效管理要求,并结合各地物有所值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多角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包括产出、效果、管理三方面内容。在对绩效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时,要充分利用评价工作中所收集的数据,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项目物有所值的评价可通过绩效指标予以体现,如项目的竞争性、创新性、社会价值等可通过定性指标予以评估,而成本、价格、利润等则可通过量化指标予以衡量。
二是落实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是按效付费、落实整改、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物有所值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PPP项目资金规模大、项目周期长、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民间资本既要合作也要互相监督,从项目设计、融资、施工、验收到后期维护收费等,财政花钱要物有所值,民间资本也需心中有数。
三是开展PPP项目中期评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提出“每3—5年应结合年度绩效评价情况对项目开展中期评估”。从定量评价看,PPP项目处于执行阶段后,项目实际建设成本、项目实际运营成本、风险支出等数据和在识别准备阶段中采用的预测数相比必然存在差别。应根据至少3年的实际运营数据并估算剩余合作期限的相应数据后,再次判断运营后是否还能实现物有所值,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绩效目标、合同条款等进行调整完善。
四是夯实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基础数据库。目前制约我国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最主要障碍是相关基础数据的缺失。建议各项目实施单位借助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积累现有PPP项目相关基础信息,逐步统计各行业项目基本成本、融资成本、风险分配、竞争性中立调整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