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智慧城市论坛陆续接到一些企业的智慧城市PPP股权转让需求,这是一个什么信号呢?
提起PPP,有个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东方园林。
过往几年,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大刀阔斧,迅速在全国大规模推进PPP,结局是东方园林,逐渐凋零。
智慧城市PPP也出现了这个趋势,表明了门槛在逐渐升高。
一、目前不论是传统基建项目PPP,还是智慧城市PPP,央企几乎没有转让或退出。
二、一些民企的实力,不足以支撑PPP的垫资要求,有的企业寻求银行贷款,一年多也难以获取资金,反而严重影响项目的如期实施。
三、一些民企在投入PPP合作后,逐渐发现,未来收益难以达到预期,与其资金压在项目里,不如抽身,去投资更高回报率的项目,杀跌止损。
四、一些民企在投入PPP后,短期内,依靠政府的付费实现了投资的回报,而对于社会化运营项目,却缺乏能力,不敢贸然投入,于是决定把后续的未实施的部分项目进行转让。
五、一些民企在投入PPP后,由于政府领导换届,政府没有办法继续履行原协议,民企必须要尽快解套。
智慧城市尽管越来越热,但国进民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企要从PPP的模式中,探索更好的合作模式,建议可以以技术和资本入股,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联合组建“政府+平台公司”的智慧城市合作模式,政府监管、指导,民企为合资平台公司提供融资、建设和运营的一体化模式,合资平台公司和政府、社会形成使用者购买服务的经营模式,对于政府付费的项目,要控制在5年以内的购买服务,对于社会化购买服务的项目,可以在年限上,不用太多约束。这样既可以参与到数字经济、新基建、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智慧城市PPP,则会和传统基建项目一样,由央企担当,央企和政府平台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民企则可提供技术、方案和资本的模式,参与其中,但民企切记,智慧城市PPP,拿到了,但可能会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