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杭台高铁近日正式开通,这是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具有代表性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杭台高铁外,各地一批ppp项目建成在即。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蓄势待发;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不久前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在福建南平,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已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14.9万亩……
经历了最初的一哄而上、清理整顿后,我国ppp模式正在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中国ppp投资论坛暨《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21)》新书发布会昨日在京召开,与会专家畅谈ppp的中国模式。
贡献:激活社会资本,服务国家战略
截至2022年1月4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的项目共计10025个,总投资金额达16074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海涛表示,ppp模式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一方面,它能够激活社会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缓解了政府增加预算、扩大债务的压力。另一方面,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通常是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规范的绩效考评,这也保障了服务质量。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夏颖哲指出,2021年1-11月份,我国新开工建设的ppp项目投资总额接近8902亿元,精准有效地落实了国家重大战略。这些项目聚焦适度超前开展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有效支持了我们的科教强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
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支持的“两新一重”ppp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余万亿元;其中开工建设4124个,投资额约6.5万亿元。支持治理污染和绿色低碳的ppp项目5904个,总投资额约5.7万亿元;其中开工建设的项目投资额达2.7万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有效衔接的ppp项目1646个,总投资额约1.2万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约4842亿元。
挑战:遏制隐性债务,激发民企参与
需要注意的是,能否坚决遏制借ppp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是我国ppp项目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夏颖哲指出,一定要坚决避免借助ppp模式,通过向社会资本回购本金、承诺最低回报或最低收益保障、签订阴阳合同、由政府方出资贷款为项目融资提供担保承诺等方式,增加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他认为,应进一步细化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认定的边际条件,避免不合理认定ppp项目和隐性债务。
同时,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数量有所下滑,要引起地方政府注意。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肖光睿说,2020年民营企业参与的ppp项目数量占比约29.78%,总规模占比约7.67%;而在2021年,民企参与的ppp项目数占比下降至16.58%,规模占比下降至3.6%。最新的《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21)》也显示,国有企业在ppp市场中标项目数量多且项目体量较大,民营企业独立或牵头中标的项目数量和规模所占比例则呈逐年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民营企业自主性、灵活性、创新性较强,更容易适应市场转变,给ppp市场带来更大的活力。建议从多维度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参与基建市场的活力,破除市场壁垒,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透明度。
展望:参与社会事业,投资幸福产业
“在我国ppp事业发展的前期,基础设施所占比例较大,约为70%。基础设施该建都已建了,今后这个比例可能发生调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温来成表示,社会事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成为ppp投资的热点领域。
他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入库ppp项目超过1万个。而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几方面领域,ppp项目总共只有约1000个,约占10%。从发展的角度看,ppp模式支持发展社会事业还有很大的空间。以养老为例,目前社会对养老需求很大,但目前的相关ppp项目只有100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吴亚平表示,城市群建设、“幸福产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是拓展ppp的投资空间的四个主要方向。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群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供水保障等都有较好的需求保障。城市群也将成为城市人口的主要增长点,是未来ppp投资可以积极有所作为的领域。
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为代表的“幸福产业”其收益周期相对较长、商业模式相对较少,但投资回报比较健全,也是未来适合ppp投资的领域。此外,在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我国都存在一定短板,ppp投资应在这些方面找到有所作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