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PPP项目资本金投资存在哪些现实问题?基于PPP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角度,有哪些具体的相关建议?
自我国通过《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确立了项目资本金制度以来,境内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满足最低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其区间在20%-40%不等。与此相对的,是PPP项目动辄上亿甚至十数亿的项目资本金需求。但是,受制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PPP项目一些自身特点,PPP项目资本金投资遇到的现实问题不在少数,给PPP项目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目前归纳出PPP项目资本金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点现实问题∶
一是PPP项目资本金投资主体、渠道有限,很难驱动真正的"民间资本"。受制于我国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影响,PPP项目资本金的投资主体和渠道都较窄,财政部早在2017年就印发财办金 92号文明确"违反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未按时足额缴纳项目资本金、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会资本方股份的"将会被清退出项目管理库。同时2018年的"资管新规"和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23号)都在围堵金融机构违规提供项目资本金融资的渠道。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境内企业参与PPP项目资本金投资的能力后劲稍弱,主要精力仍在于消化"存量"项目,如何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民间资本"甚至是"境外资本"对PPP项目资本金的投资潜力,拓宽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是目前PPP项目资本金投资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是PPP项目自身特性导致项目资本金投资不够活跃。PPP项目合作周期长,财政部的政策文件中提倡的合作期限基本都是 10年起步,而且在一些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贴项目中,政府付费/补贴节奏呈现出"先低后高"的特点,这也直接导致项目公司的收益也呈现出"先低后高"的特点。换言之,PPP项目在经历建设期后即便进入运营期也很难很快实现盈利,项目资本金投资不得不面对"时间长、收益低"的现实困境。
三是PPP项目资本金的投资市场不够健全,"准入、准出"渠道仍需要拓宽。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提升项目资本金的投资效率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期望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在金融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如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试点ABS和公募 REITs等金融工具。但是真正能够应用这些金融工具的PPP项目并不多,PPP项目资本金投资的"准入、准出"渠道范围稍显狭窄。
建议∶一是关注提升PPP项目自身的质量,提高项目回报率。PPP模式在我国发展至今,体量巨大,同时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拉低了项目的回报率,使得PPP项目资金投资不活跃,也影响了 PPP项目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为了应对上述现实问题,首要的还是要提高PPP项目自身的质量,培育好专业的项目运营商,不断提升项目回报率,只有这样才能给PPP项目资本金投资带来真正的吸引力。
二是积极探索不同金融工具在PPP项目资本金投资领域的应用。针对PPP项目"准入、准出"渠道较窄的现状,需要各方积极探索不同金融工具在PPP项目资本金投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 PPP项目资本金的投资路径和退出路径。比如加快铺开PPP+RE- ITs以及PPP+ABS模式的应用,刺激不同资本的涌入。
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指引,加快搭建PPP项目投融资政策体系。为了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对于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要想解决 PPP项目资本金投资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还需要辅之以相应的投融资政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