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片区开发类PPP项目最核心的实施难点在于项目的投入产出如何实现自平衡。主要表现在:
公益性项目和商业经营性项目难以捆绑实施,单纯靠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的使用者付费收入往往导致项目自益性不足,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的依赖性仍然较高。对于原本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薄弱、开发性投资规模大、非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占比高的项目而言,更加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财办金92号文和财金10号文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相继下发后,此类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更加难以落地。
对此,建议应加强对片区开发项目前期策划的研究,包括对区域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论证、对项目分期滚动开发机制的研究论证、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商业(产业)开发项目资源配置的研究论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PPP模式与非PPP模式等多种投融资模式组合的研究论证、对社会资本同时参与PPP项目投资与经营性商业(产业)开发项目投资的联动机制进行研究论证。政府在公共政策、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建设、投资要素配置(如土地供应、财政引导性资金等)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和引导,同时,社会投资人在产业资源整合及带动、产业和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的商业利用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整个区域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产出水平。
在PPP与非PPP模式组合运用方面,可在相关竞争性环节中,探索附带有利于区域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招标条件或合并招标等方式,加大区域开发过程中所涉多种公共资源要素配置环节的整合和集成程度,使得更具开发运营集成能力的综合投资运营商能够充分施展其多方面的复合能力,为政府对区域开发项目的财政支出减负。在区域内商业设施经营收益反哺公益设施投入方面,可结合项目需要,探索适时设立区域发展专项资金,将政府获得的区域发展增量收益(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土地出让收入)按照《预算法》等相关财政资金管理要求,确保专项支出用于项目的后续滚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