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PPP项目关系契约治理机制之发挥声誉效应——中国特色的PPP项目可持续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21-06-17    来源:PPP频道
分享到: 更多

   (1)声誉效应

   在长期契约以及重复交易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当前PPP相关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以信任和声誉为核心的关系治理显得愈发重要,关系治理是一种自我实施的机制,通过非正式的、定性的执行机制对公私合作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

   声誉是指行业内外对组织的整体评价或认识,是组织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所积累起来的信誉。它并不一定代表组织的真实水平,却是外界对组织最直观的看法,现为组织被环境中的其他成员认可的一种程度。声誉效应对于组织来说至关重要,好的声誉对于组织来说相当于一种免费的宣传方式,代表组织拥有较高的技能、较好的品牌形象及履约水平,组织在与其他组织的交往中可以较快地获取信任。

   随着公私双方重复博弈次数的不断增加,为维持双方的长期合作,实现帕累托改进,双方越来越倾向于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声誉作为一种正外部性的无形产品,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之一,便于横向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增加了合作方将违约者逐出市场的能力。基于长期交易的利益预期或违约损失的内部化,则易形成良好的声誉。

   (2)声誉效应的溢出机制

   声誉资本往往称之为私人履约资本,其数量大小是未来净收益的贴现值。声誉资本构成了违约的资本成本,一旦违约,交易伙伴将终止与违约者的未来交易,从而使其遭受声誉资本的损失。声誉溢价关系到资产专用性,PPP项目资产专用性的重要功能在于,既可降低违约者的当前收益,又可增加社会资本方的声誉资本。合作双方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资产的互补性就越强,双边在项目合作中的依赖程度越高,对社会资本方的违约动机的抑制功能则越强,交易双方之间的合作剩余越多,在政企合作中自我履约程度将提高。

   声誉效应具有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功能。在激励相容条件下,虽然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违约,但是取消或减少未来合作的威胁却能保证契约的自我实施。一旦契约具有自我实施性,则意味着一方违约,契约另一方将实施可置信的惩罚措施。声誉效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提高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以及减少违约者的当期收入。这依赖于上级政府对违约者施加可置信的惩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资产专用性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可增大声誉效应值,促使合作双方自我履约。在合约自我实施的同时,又增加了社会剩余。

   对于PPP项目的参与方来说,当建立起一套声誉系统,组织较好地履行关系契约的内容时,表现会被记录到声誉系统中,这套声誉系统可供今后参与PPP项目的组织进行查阅,就是说该组织在此次项目中获得的声誉奖励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产生帮助,自己较快获得其他组织的信任;而当组织有拒不履行关系契约内容的恶劣行为时,声誉系统也会如实地记录下其行为表现,供以后的合作单位参考,以声誉系统的存在无形地增加了组织违约的成本,使得组织采取违约行动时会慎重考虑违约成本,而不会轻易做出违背关系契约约定的行为。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