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省财政厅围绕建立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PPP市场,着眼破解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政府投资不足的短板,不断创新评价论证、入库审核、宣传推介、实施核查、绩效评价等PPP项目全过程管理,有力推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规范发展和快速增长。截至当年年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以下简称“信息平台项目库”)中甘肃省项目数量达到124个、总投资额3045.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增投资额453亿元、位列全国第五位,特别是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指出,“甘肃省PPP项目信息透明度排名全国第四,成为全国进步最大的省份。”
一、抓源头管控,重造“要件+质量”流程。坚持把增强项目入库的合规性合理性作为PPP项目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重塑项目要件和质量工作流程,严格筛选申请纳入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做到要件审核把关无遗漏、项目源头管控全链条。一方面,把好项目要件审核关。前置要件审核关口,以新建改扩建的项目立项批复、存量项目国有资产审批评估、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同级政府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等方面要件完整性为重点,进行全面、深入、公正、客观审核,确保项目立项的手续齐全、流程规范。另一方面把好项目内容审查关。紧盯项目的实质内容,由省财政厅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从政策、风险和实施层面进行合规性、合理性审查,保证项目能够快速实施、规范运营,增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信心热情。截至目前,全省处于执行阶段的PPP项目共56个、涉及投资额119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7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42亿元、带动融资782亿元,有效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
二、抓财承监测,遏制“超限+债务”风险。围绕推动PPP项目的顺利实施,紧扣项目运行的关键环节,以监测财政支出、梳理隐性债务为抓手,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严格对标政策进行监测,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规定,强化财政支出风险意识,及时统计全省信息平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关数据,动态核实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率,定期更新未来年度数据,认真核查申请入库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确保全部PPP项目财政支出占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着力防范假借PPP名义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梳理PPP项目增加地方性债务情况的通知》(财办金〔2019〕40号)要求,在开展项目隐性债务情况自查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对全省入库PPP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的情况进行梳理,对存在隐性债务风险的项目进行整改,切实遏制政府隐性债务,有效规避区域性财政风险。目前,全省范围内,既没有财政承受能力超限的地区,也没有假借PPP名义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
三、抓提质增效,创新“核查+绩效”举措。坚持把提升管理效能作为推动PPP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PPP项目依法合规有序实施。一是推行规范性核查。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资质齐全、实力雄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全面核查处于执行阶段的PPP项目,做到准确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情况、限期督促整改,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暂停新项目入库,对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上报财政部予以退库。二是实施项目绩效管理。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体系,推行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绩效评价,下发了《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的通知》(甘财建〔2019〕72号),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项目合作各方权益,促进PPP模式的有序推广与高效运作,实现安效付费管理。三是规范第三方咨询服务。着眼提升PPP业务购买服务质效,强化第三方咨询机构的考核评价,依据服务事项设置指标和分值,从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以及时限要求等方面,对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合同付费挂钩,做到按质付费。2019年,经省财政厅审核,先后有城市供热、污水处理、旅游开发、全民健身、乡村振兴、公路建设、市政工程等领域的38个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入库率达大幅度提高,有力助推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