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案例现在不太好讲?因为现在所说的PPP是刚刚出来的新的一些政策的导向或者新的做法,其实它还没有完全定型,我们现在的案例还是过去的案例,我怕给大家造成误导,觉得这些案例具有代表性。其实过去的案例还是站在BT和BOT的角度来做的PPP,还是原来比较狭窄范围的PPP。其实我更想跟大家介绍的是现在比较新的,特别是新的合同和操作细则指引下的新的PPP案例会比较有用。
就在前两天,财政部又发了三份文件,是2015年1月19号发的一份《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规定的通知》,然后在1月21号连发两份文件,第一份是《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紧接着这个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把其中的一个采购方式叫做“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这个管理办法就进行了细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在PPP的政府采购模式里面,最经常用的就是竞争性的磋商采购方式,所以它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财政部他们的工作还是非常快的,不但出了操作指南,就是12月4号出的这个合作模式的操作指南,紧接着就推出了30个示范项目,然后从1月份立马就把指引性的合同范本给了大家。
合同范本后面还有政府采购的具体办法也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是成文法,什么东西一定要用文字把它说清楚。所以写文件的人也是相当累的,其实每次我读文件的时候都很同情那些政府里面写文件的官员,我觉得他一定要面面俱到,而且还要把一些关键点说得非常清楚,因为它这是指引性的文件,一方面要让政府的各级部门看完这个文件就能够执行,另一方面又要疏导堵漏,就是堵住政策漏洞。
所以我觉得,如果大家真的对PPP这个模式非常有兴趣,还是得静下心来读这些文件,特别是对这些文件相关研究的文章,对我们理解PPP有很大的帮助。我平时会把一些文件和研究文章打印出来,我有很多文件夹,把这些文件放在一起,然后认真地研读和分析它。
我这里还是强调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要从事PPP或想做PPP的项目,那么我们还是要花一点时间做深入的研究。通过三个晚上想把PPP给大家讲得很清楚,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能点到即止,只是让大家大概知道什么是PPP,PPP的大的规律是什么,它现在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如果要把PPP模式给大家讲清楚,我觉还要讲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比如,我已经讲过了政策的框架和新政的解读,其实我们还要讲一讲融资模式,特别是在现在大的金融环境下PPP现在的融资模式。其实,要讲融资模式就得讲好几节课。还要讲一讲《预算法》。因为在我们中国,你要知道PPP的还款来源,对中国的财政预算体系要非常了解,特别是新的《预算法》出来以后,它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其实也涉及到PPP的落地。如果还要再讲,其实我们要讲各种实际的案例。
除了我说的政策、金融,包括预算体系,就是政府相关的一些管理办法,其实我们还要研究它的法律。法律相关的也是很专业的,关于对于PPP来说,我们一定要把法律框架给大家讲清楚,最重要的还是案例分析。因为PPP每一个情况都不一样,每一个成交的架构,成交的结构,包括它的融资模式都不太一样。所以PPP是非常需要专业第三方来进行服务的。我比较喜欢请行业里面最顶尖的第三方来为我们服务,因为这样让我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或者避免一些错误。为什么?因为我们做PPP项目,金额都非常大,经不起任何小问题的折腾。因为PPP做的时间比较长,涉及面比较广,这些小问题在以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它有一天可能就会成为大问题,所以这个情况之下我更愿意用专业团队来为我们服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第一,PPP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它带有很强烈的很深的专业性。
今天我们还是把PPP的一些问题跟大家继续分享,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我觉得PPP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所以一定要深入地来研究它。第二,它有很大的经验值,当你在这个领域深入地挖掘以后,它的经验值在这个行业里面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什么说它的经验值很重要?有一些事情,当你针对每个项目的时候,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比如,当一个项目来到你面前,你会发现,它的风险界定和分配,这个话题其实就有很深的工夫在里面。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风险?这个风险有时候没法用斤两来称。它既要用定性又要用定量的分析方式来对风险进行评估。有时候你的定量只能给你参考,很多时候还是要用感性的定性的分析。而且有时面对项目的时候,给你的信息还是不充分的。如果你面对的交易方是政府,政府给你的信息有时候非常不充分。特别是我们经常想知道它有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能够归还我们的投资款项。这种,有时候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同时有时候它给的一些信息未必是真实的,或者它也拿不到真实的数据,就是说你面对的这个甲方它也拿不到真实的数据,这时候你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就很需要你的经验值。
我还想强调一点,比如融资模式的选择,其实这也完全是靠经验值的。当你面对一个项目,或者你以前走了足够的弯路以后,你会发现有的路是走不通的,所以你在面对项目,进行融资方案选择的时候,一方面要靠经验值,第二个,当然现在的金融业也发展得非常快,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对金融的学习力和领会能力。这些经验都令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带有很多的感性经验在里头。比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我觉得这个比较容易落地。在建筑行业,这里面有很多专业人才,只要加上专业性的管理,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哪里呢?难点,一是项目定价与调价机制的确定。因为特许经营合同时间非常长,所以它的不确定性因素特别多。关于定价,眼前的时点,做定价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未来长时间的价格,你就需要有前瞻性的调价机制,这也是我们面对PPP项目的难点。而且这种调价机制涉及到甲方和我们对未来判断的角度不同。因为大家的立场肯定是不同的。作为投资方来说,希望调价机制是能够有利于我们这一方的。而作为业主来说,作为甲方来说,他认为调价机制肯定要更加保守,想有利于他们甲方。所以在调价机制的确定上,一是要结合专业,第二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处理。
还有一个就是会计的核算与税务处理。这方面,第一,首先是很专业的,一定要用专业的机构来协助。同时也有一个经验值,因为各地的税务机构对这种PPP模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还要跟税务部门进行专业的沟通,这也非常重要。
接下来还有,如果这个项目最后有收益,大家是股东,如何进行分享,这个机制也要进行专业的洽谈。同时,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也要利用你过去项目谈判的经验值,还有跟对方打交道的熟练程度来决定你如何来对收益进行分割。
还有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就是合同管理。因为一个PPP框架涉及了很多合同,那么,如何对这些合同进行专业管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聘请好的律师团队。我们曾经试过,当时因为没太重视这一条,在一些合同的处理上不是太好,到后面造成了很大的问题,所以给我的教训是,即使你很熟练了,你对这个行业已经很熟悉了,还是要花这个钱请专业的第三方来协助处理。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要做好PPP,就要对这几个方面,第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最好具备一定的经验值,这方面非常重要,就是它的融资模式,第二是它的定价和调价机制,第三是它的法律风险的分析和分担,还有一个就项目的实施和运营,还有一个就是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包括项目的收益如何分享、分割,还有契约的签订即合同管理等一系列东西,要两个方面齐头并进,一个是专业性,一个是经验值。
其实,现在的PPP案例是有一些的,但都是过去我们在没有提新的PPP的时候,按照BT和BOT的模式来做的。所以我觉得未必很有代表性,但这里我还是想讲一个案例,就是讲一下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这个案例。在我们公司的网站,也放了不少的案例,大家有空也可以上去看一下。因为每个项目都有它的特殊需求,而且因为它的基础、方向不同,比如它的项目类型不同,它究竟是公益类型的项目,还是半公益的项目,还是收费的项目,这些都不一样。所以,它的整个融资模式、交易架构、风险的分担方式都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对一些项目的界定,要去研究政策的一些规定,比如43号文里面规定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机制主要是针对公益性的事业,那么我们就要对“公益性”这三个字,即什么是“公益性”的项目进行界定,我们就要在它的相关文件中去找,你会看到,“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它列举了,比如公益性的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第一,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园区开发建设等等;它的公益性项目第二项是土地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储备管理等等;第三个公益性项目是公益性的住房项目,包括棚户区的改造、保障房、安居房、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等等;第四个公益性的事业包括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整治、水利建设等等。所以,在相关的文件里面我们看到,这四项才是我们政府认为的公益性的项目。
准公益性的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产生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的政府投资项目。它包含哪几类呢?第一类是公共服务项目,包括供水、供电、电力、供气、供热等等,这是准公益性项目,因为它是有一定收费的。第二是公共交通建设运营项目,包括高速公路运营投资、铁路、港口、码头、机场、机场的建设运营、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城市交通的建设运营等等。这就是他们认为的准公益性项目。我列举了那么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独具特点,每个大类的项目,也就是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土地整理,跟棚户区改造,包括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等,每一类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项目成交模式,整个合同框架,包括它的融资模式,都是不一样的。
PPP其实是很窄的一个领域,难得大家有兴趣对它进行关注,说明我们的同学们都太爱学习了。其实,43号文规定,它写得很清楚,就是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的收益,政府不承担投资者或者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其实现在的PPP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政府的负债,减少它筹资的压力。在整个PPP框架里面,它建立社会资本独自或者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的公司,就是我们通常说的SPV公司,进行公司的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这个特别目的的公司,通常我们以前讲的就是项目公司,投资者对于这个项目公司,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银行贷款、通过发企业债、通过项目收益债券、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的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
所以意图就特别明显,就是说政府的方向它是想干什么?它就是想利用民营资本来做它原来承担的基础设施的任务,然后让这个债务不需要用政府来承担。政府是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减低自己直接的负债。它说得特别清楚,就是说以这种PPP运作模式成立的这些项目公司,就是特别目的的公司,SPV公司,因为这个项目所形成的债务不属于政府债务,也不属于政府的或有债务,那它跟政府是相关的吗?它怎么来处理这个事情呢?它的说法是纳入政府的举债融资机制。就是说,它跟它是相关的,但它不是直接的负债,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政府补贴的,那么就政府补贴,而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这种支出,是纳入相应的政府预算管理的。所以,它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政府举债的问题。所以我经常说,有大收益,一定是伴随着大的风险。这个,我们是很难去避免的,特别是这种很热的领域。
我认为,接下来PPP的操作,机会是有的,但是要比以前更加慎重,而且更讲求专业性,这样才能做得好PPP项目。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就是北京地铁四号线的PPP案例。为什么选它?其实这让我联想到去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因为调价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北京的地铁过去都是两块钱随便坐,就是你只要给两块钱,在地铁里面你随便坐到哪里都可以的,非常便宜。当时地铁四号线投入运行的时候,即2009年投入使用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非常赞的声音,它投入那么大,投入一百多亿,而且是公私合营的方式,它竟然还是两块钱的票价,当时得到了很多舆论的赞赏,但到了去年,因为它的运营、人流量等等原因,它的特许公司是亏钱的,所以他们就调了价,不是按两块钱来做,而是按你坐的路途的长短来收费,这是北京首例按你坐的路途长远来收费的地铁路线,所以引起了社会舆论非常大的震动。
本来想截屏给大家看的,但因为我不太会用我的苹果电脑,所以我截不了屏。它的意思是说,四号线在去年的时候每卖一张票是要亏本的,要亏一块多钱。大家可以看到,它每卖一张地铁票,要亏损1.43元,这个亏损额度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地铁四号线的案例里面有详细人流的估算,是一天八十几万人。如果卖1张票亏1块多,那这个亏损数量是非常巨额的。但这种公共设施的调价又是需要进行论证的,还要进行听政。它的流程别特别复杂,并不是说你按合同就可以进行调价的,所以涉及的面非常广。因为,根据合同,是有调价的机制,但是是否调价或调成多少,还要跟各方面进行沟通,调价的时间非常长,流程业特别麻烦。当时从它亏损到可以调价,中间经过的过程非常长。
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也看得到,其实北京的财政部门对轨道交通的补贴是非常巨额的。我们查到一个数据,在2013年1月份,北京市财政局在市人代会上透露,他们2012年轨道交通的补贴投入是3.69亿元,所以住在北京的居民是非常有福利的,因为用财政来补贴他们坐地铁,有这么好的地铁的票价。
在这个案例里面,如果没有采取PPP模式,可能这种调价就不存在,反正不够的地方,你政府补贴就行了,但因为涉及到特许经营方,本来这是要由特许经营方来承担的,它承担不了,所以这时候就要启动调价机制。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PPP模式的好处,就是还是用市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政府。
这个案例我给了大家,我就不细讲了,其实我想讲的是,地铁四号线这个案例对我们国家轨道交通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为什么?因为地铁四号线是有香港地铁的介入的,它使得这个案例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都去过香港,你会发现香港地铁的开发和我们内地是不一样。香港是以交通来引导城市开发的,就是说它的地铁建设是与城市开发连接起来的,它不仅是说,你地铁开发好了以后,在地铁站的旁边来建楼、卖楼,还有地铁商铺的商机。香港地铁整合了所有的商业因素,让地铁建造的价值充分出现出来。它结合地铁上盖的物业,还结合了地铁里面很多商铺,还有地铁里面的广告,所有运营都是收钱的。大家到了香港地铁,你就会发现,其实香港地铁的商业运用是淋漓尽致的。它里面的商铺其实生意都非常好,因为有人流,而且它的通道也建设得非常好。所以使得香港的这种建设模式的压力很小。港铁不仅仅是参与地下部分的运营,而且还参与了地上物业的开发。
但你们看到我们内地很多的地铁站,其实它的利用率非常低,特别是它对通道的利用、商铺的利用,而且地铁上盖物业都利用得很少,特别是在广州,我最熟悉的是长隆地铁站,就是三号线上面的一个站。我很少坐地铁,但我和我女儿坐过几次,我们发现,从地铁里面钻出来,外面是光秃秃的,特别是长隆地铁站,我们比较熟悉。如果当时三号线的建设是结合了地铁上盖物业来开发的话,整个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从长隆地铁站出来的时候发现,它里面的商业气氛很窄,那么大的人流,没有好好利用,确实非常可惜。
北京四号线因为港铁介入以后,现在有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开发模式就向港铁学习。最近我们听到的一些大型轨道项目都有这种想法,学得最好的就是深圳的轨道交通。深圳最新的几条线都采用港铁模式,就是跟地铁的上盖物业开发结合起来一起做,但因我们的交通部门和国土部门是条块管理的,在这个借鉴的过程中跟港铁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这是后话了。以后有机会再进一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