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克强总理政府报告:积极推广PPP模式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社会资本的引入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同时社会资本带来的新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促进市场竞争、以市场倒逼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去库存的目的。
二、财政部:发挥引导基金强化杠杆和导向的作用
1.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创立大会成功召开
2016年3月4日,财政部与国内10家大型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并召开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注册资本为1800亿元,组织形式为公司制,注册地为北京海淀。10家机构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该基金的成立主要目的是为了PPP融资的便利性,但是目前其各方具体的出资占比、具体投资投向、运作模式尚未公开。随之而来了一系列问题:1800亿元规模的基金以母基金的形式直接投资于专项建设还是设立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若社会资本参与,该引导基金是否会兼顾公益性与盈利性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以及该基金投资于PPP会采用何种退出机制?
2.《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草案》提出推动PPP融资支持基金和PPP相关立法工作达到强化财政资金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运用PPP模式投入住房保障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两个方面,具体包括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共租赁住房试点以及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等。
PPP模式的应用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增量债务的压力,但是2016年财政预算显示“债务付息支出3299.29亿元,增长15.1%”。虽然财政部于 2015年提出对于政府债务中的存量项目转为PPP项目的或将给予2%的财政补贴的政策,但是存量债务和利息成本仍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负担。
三、住建部:《关于作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申报工作的紧急通知》
本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特提”文件—《关于作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申报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提出重点支持地下综合管廊,黑臭水体及水环境整治,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和桥梁等PPP建设项目,并以市为单位打捆编报。打捆的项目需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的,提供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并拟于2016 年开工建设。通知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规定时间全部申报完毕,为了这次申报,通知调动当地所有的设计院,甚至还有外省的设计院,同时让金融机构指导帮助各地编报项目。
四、交通部:“应买尽买、能买尽买”,“直接提供”转为“购买服务
2016年3月8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规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和程序、资金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公路、水路、运输服务事项和事务管理事项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职能由“直接提供”转为“购买服务。规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
根据目前实施的PPP项目结构来看,交通部可能采取如下合作模式: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客运场站运营管理、渡口渡运服务等属于盈利性项目,使用者付费是社会资本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收益不能覆盖成本支出,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作为项目的收益补贴;若项目获得超额收益,政府可获得部分超额收益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专项基金,用于弥补其他项目的资金缺口。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港口公用基础设施检测维护等项目带有一定公共品的特性,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为主,纳入地方的财政支出,但是政府同时需要起到监管的角色,定期评估社会资本提供服务的质量。
事务管理事项交给社会资本承担,社会资本可以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实现交通智慧式规划和管理,这与倡导PPP模式促智慧城市发展相一致,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但各地方政府应注意的问题是:购买主体向社会力量购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的范围应当根据职能性质确定,并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五、“两会”PPP相关提案
1.提高民营资本的积极性:目前参与主体热度不均,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应增强市场意识,合理设计方案,确保各方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变质的PPP。
2.项目分布不均,PPP项目的区域和领域分布失衡:最需要基础建设的西部地区签约项目却比较少。应完善配套体系,优化支持政策,为PPP项目落地提供硬件支撑。3.加快PPP立法,完善PPP制度框架与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