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PPP投资动态 > 正文 PPP投资动态

云南省财政厅:推广运用PPP模式取得成效

发布日期:2021-02-26    来源:财政部
分享到: 更多

   “十三五”期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财政厅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党组各项决策部署,多领域、全区域深入推广运用PPP模式,充分彰显PPP模式对助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总体情况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513个,位居全国第6位,排名前5位的省份为河南、山东、四川、广东、贵州;投资额13444.61亿元,位居全国第1位,排名前列的省份为贵州、四川、河南、浙江。

   PPP项目覆盖了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教育、林业、旅游等19个行业。全省除昭通市威信县、临沧市永德县、红河州红河县等14个县(市、区)外,均推广运用PPP模式。项目较多的州(市)为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大理,区域分布日益均衡,引领带动作用明显。2020年12月31日,进入准备阶段项目49个,投资额514.39亿元;进入采购阶段项目116个,投资额2169.3亿元;进入执行阶段项目348个(位居全国第7位),投资额10760.92亿元,落地率67.84%,已开工建设项目273个(位居全国第5位),投资额8231.58亿元,开工率78.45%,开工建设项目较多的州(市)为昆明、玉溪、红河、曲靖、大理。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进,组织保障有力。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PPP工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主抓,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领导协调联系机制。省财政厅成立分管副厅长任组长,相关厅领导、两总师任副组长,厅内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PPP工作领导小组;成立PPP中心,负责PPP推广运用相关工作。省内大部分州(市)按照省级模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在财政局内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PPP推进日常工作。

   (二)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制度保障完善。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云南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政策措施;省财政厅印发《云南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支出统计监测办法(试行)》、《关于在市政公用领域推广和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出台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达中央1.63亿元和省级2.36亿元PPP“以奖代补”资金。州(市)财政部门根据当地PPP工作开展情况出台管理制度和文件。

   (三)建立项目库,统一规范管理。按照财政部要求,将全省PPP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全生命周期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了项目规程、标准、对外发布“三统一”,奠定了项目规范运行的坚实基础。同时,建立财政部、省、州(市)、县(市、区)“四级联审”机制。对新入库的项目,严格按照财政部规定的入库标准和正负面清单,逐级组织专家对入库项目符合性、规范性以及物有所值、财政承受能力(以下简称“财承”)等进行审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从源头上把好项目质量关。

   (四)强化动态管理,促进规范运行。按照财政部要求,2018年组织云南省级有关部门、州(市)、县(市、区)以问题为导向,按照统一部署、责任压实、全面清查、分步实施、分类处理的原则,采取对标自查、穿透式核查、地毯式整改的方法,通过自查自纠、复查整改、集中核查、政府联合督查、对标对表查验等5阶段的清查整改,实现了对全省PPP项目清查全覆盖、整改全覆盖、规范全覆盖。定期不定期对库内项目进行检查,实行“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强化PPP项目动态管理,不断促进PPP项目规范运行。“十三五”期间,累计退库项目426个,涉及投资额7002.54亿元。

   (五)加强绩效管理,督导提质增效。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绩效跟踪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规范、建设、运行、管控及效率等方面进行绩效动态跟踪评价,有力促进PPP高质高效规范运行,为全国规范开展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打造示范样版,引领健康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云南列入国家PPP示范项目69个,位居全国第3位,投资额2765.93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其中,采购阶段项目3个,投资额19.49亿元,执行阶段项目66个,投资额2746.44亿元,落地率95.65%,已开工建设项目57个,投资额2097.21亿元,开工率86.36%。充分发挥国家示范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样板。

   (七)严守财承底线,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建立健全省本级、州(市)、县(市、区)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动态监测体系,对管理库项目财政支出责任采取线上跟踪与线下管理相结合,适时动态监测各级PPP项目财承数据。截至2020年末,省本级、州(市)、县(市、区)财承占比最高年份均保持在10%以下,满足财承要求,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八)积极宣传推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从2017年起,连续3年组织省级部门、各州(市)财政部门,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中国PPP融资发展论坛,并同期举办云南PPP项目专场推介会,多形式、全方位向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宣传推介云南PPP项目。“十三五”期间,与社会资本签约进入执行阶段项目348个,其中,与省外社会资本合作项目127个,与省内社会资本合作项目221个;与国有企业合作项目286个,与民营企业合作项目62个。

   (九)创新融资模式,缓解融资难问题。积极探索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参与PPP项目合作,加强与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对接,缓解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十三五”期间,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累计与红河州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红河段)、昭通市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彝良(川滇界)至昭通段等7个PPP项目顺利完成签约,拟投资共计77.5亿元,已拨款到位29.66亿元。

   三、取得成效

   经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云南省PPP已完成了由粗放发展向高质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起飞”到“稳飞”的转型。PPP带给云南的不仅是投融资模式的转变,更是资源配置和治理理念的创新与转变,切实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积极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服务“八大产业”,助力“五网”建设。“十三五”以来,PPP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八大产业”和“五网建设”战略布局,特别是助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凸显,对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涉及“八大产业”项目57个,投资额565.63亿元;涉及“五网建设”项目227个,投资额8730.18亿元,其中公路基础设施项目133个,占项目总数25.93%,投资额9937.71亿元,占总投资额73.92%,为PPP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领域,落地项目102个,落地率76.69%,已开工建设项目83个,开工率81.37%。

   (二)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十三五”期间,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县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云南省88个贫困县PPP项目207个,投资额1624.44亿元,落地项目109个,落地率52.15%,已开工建设项目81个,开工率74.31%。

   (三)推进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领域PPP的推广运用,生态环保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共85个,投资额778.98亿元,落地项目60个,落地率70.59%,已开工建设项目46个,开工率76.67%。其中,涉及九大高原湖泊综合治理项目12个,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23个,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39个。

   (四)支持民族示范区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积极运用PPP模式支持云南民族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十三五”期间,云南省46个民族示范县PPP项目137个,投资额995.49亿元,落地项目79个,落地率57.66%,已开工建设项目58个,开工率73.42%。项目涉及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市政工程、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

   (五)强化信息公开,PPP市场透明度和发展环境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通过采取全生命周期运行信息公开、及时更新、定期发布、增设财政查询平台等方式,云南PPP项目透明度不断提高,PPP发展环境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PPP指数》,云南被评为推荐级A+等级省份。上海财经大学PPP研究中心发布《中国PPP市场透明度指数报告》,云南PPP市场透明度总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75.16,全国排名第2位;2018年77.91,全国排名第3位;2019年80.17,属于80分以上的第一梯队。

   (六)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凸显,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有效发挥。PPP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减少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领域财政负担,统筹远期规划及近期投入,平滑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入执行阶段项目348个,投资总额10760.92亿元,政府方拟投资1993.42亿元,已到位1442.7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融资8767.5亿元,已到位3913.65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凸显,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七)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PPP模式有效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联系在一起,政府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合作者、监管者,投资、建设和运营由社会资本承担,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引入市场专业化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效率。如,大理洱海流域治理的6个PPP项目,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选择了社会资本,从方案设计、建设、运用维护管理都提供了全国领先的技术和管理团队,确保了项目运营质量和效益,闯出了一条依托市场力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绿色发展的改革之路。

   尽管PPP模式推广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税收、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不配套,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云南省财政厅将坚定不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PPP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严守规范财承底线,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持续推进PPP高质规范健康发展,不断提升PPP撬动效率,扩大投融资,培育新产业,涵养新财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