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河津市采用PPP模式,总投资2.3亿元,全面铺开57个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27座污水处理站,铺设管网800余公里,推进改厕1.1万户,惠及农村人口近14万人,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动”的治理路径。
一是严把“三关”,破解污水“收集难”。把好规划关,聘请专业团队,首批规划了57个村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实施水冲式厕所、餐厨、洗浴污水入网工程。把准选点关,坚持沿汾村、水源村、中心村优先原则,重点在汾河周边布点。把握工艺关,汾河沿线的处理站采用厌氧十缺氧十好氧+膜工艺,可用场地小的处理站选用厌氧十好氧+人工湿地工艺,可用场地大的处理站选用微生态滤床工艺。
二是用好“三资”,破解资金“筹措难”。向上争资,积极争取国拨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前期6个污水处理站建设。自行筹资,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领作用,配套投入1200余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0万元,在5个村实施污水管网自行建设试点。多元融资,采用PPP模式,与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省建工集团等企业合作,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开工建设21座污水处理站。
三是健全“三化”,破解日常“运营难”。运营管控专业化,由万家寨水务集团河津公司统一管理。水质监控常态化,生态环境部门定期抽样巡检。群众受益全程化,聘用1800余人参与项目建设,为群众创收4000余万元;配套建设农村老年洗浴中心10个,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农田灌溉、企业回用,每年节约地下水300万立方,真正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河津市将全面实施投资2亿元的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再建4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剩余村的生活污水问题,确保到2021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以污水处理为总牵引,统筹推进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清洁取暖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