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配合,抓紧起草PPP条例,争取尽快推出。条例将对PPP的合规性做出进一步限制。
PPP改革是一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的变革,5年改革成效显著。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4302个项目签约落地,带动投资6.6万亿,涵盖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19个领域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投入运营服务。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起草的PPP条例注重引导PPP项目进一步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10%限额以内的PPP支出责任不是隐性债务;通过更加科学、规范的工作,不会再出现入库项目大幅波动的现象;PPP是一项打开走后门开前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项积极的财政政策;10%的红线不能破,将把PPP财政支出责任,当成政府和社会签订的合同的依法合规的,必须要纳入预算;目前在全国2461个以实施PPP项目的地区,仅有6个地区的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红线,在2018—2014年间,各省区录入项目管理库的最高年度财政支出责任占比不超过5.1%。
中国财科院研究员陈少强认为,目前,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南,大多停留在政策层面,法律效力等级较低,缺乏上位法的指导。所以PPP立法十分必要,有利于化解新的“风险—利益”关系不确定性、降低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政府与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合作的不确定性,以及减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改革中的不确定性。
早在2017年7月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18年3月《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发布,PPP条例就列入其中。国家有关部门着力推进PPP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有利于提升政策制定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PPP项目结构已有明显改善,未来将在严控质量的条件下有所增长。首先,PPP入库项目清查的严格落实,项目总数由2017年6月份的13554项下降至2018年9月份的12470项。其次,新增项目基本都是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与政府付费项目总额均处于净减少状态。当前,PPP项目落地情况也有较明显改善。2017年6月份以来,处于识别与准备阶段的PPP项目总数处于净减少状态,而采购与执行阶段的项目数量有明显增多。PPP项目作为基建不断的重要资金渠道,未来将在严控质量严控支付方式的条件下数量逐步增长。从9月份数据来看,入库项目为12470项,比8月份增长110项,实现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