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通过PPP模式运作,目前沈北新区2016年路灯新建及改造工程(智慧路灯)PPP项目已经完成竞争性磋商。
沈北新区2016年路灯新建及改造工程(智慧路灯)PPP项目工程包括129条新建道路照明,工程总长220504m;5374套路灯光源的更换和1处未安装路灯的地道桥照明以及沈北新区部分区域400个监控点位的建设。这些项目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和ROT(改扩建-运营-移交)方式,社会资本方承担该项目的建设和改建、维护及运营管理,合作期限10年,运营维护期满后,社会资本方将该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机构。通过PPP模式运作,不仅能够缓解财政压力,同时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
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通过PPP模式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是沈北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敢于先行先试、勇于示范引领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标志着沈北新区公用设施建设由财政单一投入向市场运作方式转变实现了新突破、迈出了新步伐。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PPP模式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促升了社会投资温度。通过PPP模式,沈北新区与社会资本形成了伙伴关系,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政府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共计。对于社会资本,也实现了公共福利和自身利益的追求,保证了社会资本的“有利可图”。对于社会资本考虑的投资风险,在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又达成了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地控制了社会资本因不可预期因素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互相共赢,风险共担,表面上是一种新领域的投融资方式的出现,但从深层次来说,这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涉及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在这种新体制机制下,社会资本成了新区建设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