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不仅对稳增长、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为了应对近期全国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趋势,促进民间投资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2016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基于充分认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督查和评估调研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努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强化落实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大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力度等八个方面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和重点部署,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间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
从全局看,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左右的社会就业,民间投资已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但是,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存在着政策措施不落地、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以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企业成本高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因此,《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政策要求,坚持一视同仁,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准入,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促进公平竞争。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不久前的2016年5月30日,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就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挖掘PPP项目后续运营的商业价值,鼓励社会资本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收益。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制”)的含义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新融资模式,一般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依据PPP这种制度安排,社会承包商成为公共服务的长期提供者,而政府部门更多的则成为管制者,这样,政府可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放在规划、绩效的监督、契约的管理方面。因此,倡导与推动PPP模式,不仅能够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节省财政资金,更深层的作用还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效率。
青岛市自2002年前后就开始了在供水、污水处理、收费路桥等领域进行PPP模式的探索,尤其2015年成功推进了沈海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项目。此后PPP模式进入快速推进阶段,现已完成了3批共86个项目的征集和识别工作,并建立了PPP项目库,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2420亿元,涉及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和社会民生四大类。当前,诸如胶州湾岸线整治、胶东新机场、地铁建设等重大工程,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携手运作、运用PPP模式予以推进,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进PPP基金的设立与发展。但是从实践来看,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社会资本方专业性程度不高、人才相对缺乏、法律法规不健全、开放领域较窄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公私合作制的规范发展,丰富民间投资渠道,青岛市在已有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的工作。
深入转变观念,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给予民营企业应有的市场地位。从我市已经运作的PPP项目来看,政府选择的合作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居多,国内民营企业较少。PPP制度虽然不排斥国有企业的参与,但是通常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更富有创新精神,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和运营,也更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看待企业以所有制形式论高低的习惯,充分体现民营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引导民营企业以兼并、租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吸引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
增强政府服务功能,着力打造投资软环境。由过去各部门参与项目投资建设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向做好规划、培育投资主体、制定政策、加强监管上来,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高效、透明、低成本的投资管理运营机制和公平、公开、公正、健康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将市场机制引入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做到“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加强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在投资风险加大的预期下可以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合作伙伴一定补偿。
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投资信息发布体系和人才汇聚机制。大力发展咨询机构、担保机构和评估机构等中介组织和行业商会,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维权服务和管理服务。加强PPP模式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行为,避免投资过程中的不正常竞争和违规操作,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投资青岛”信息平台,完善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开放力度。完善高端人才汇聚机制,建立PPP专家智库,继续办好中国PPP论坛,借用专业机构培养我们所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