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使用PPP模式(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启动PPP试点工作,努力探索运用该模式,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业资金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政府性债务和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黑龙江:引进PPP模式支持公益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是统筹规划,强化引导,积极引进国际智力资源“催化”潜在PPP项目。基于黑龙江省在PPP模式认知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广泛需求,为了营造大范围加以 PPP模式的有利氛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于今年向亚行申报了“小规模能力开发技术援助--公私营部门合作领导力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借助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赠款资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内专家,通过开展召开PPP论坛、开展培训及案例研究等认知提升和能力建设活动,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提升公私营部门合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拓宽公共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催生潜在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PPP项目,弥补省内基础建设资金缺口,提高公共设施管理运营效率,支持省内非公有经济通过稳健运营逐步做大做强。
二是试点先行,分级推进,加快利用PPP模式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建设。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省份,受历史因素制约,市场化进程滞后于发达省市。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的PPP操作及推广模式,该省在借鉴兄弟省份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精心谋划、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分级推进”的工作原则,紧密契合“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等战略部署,先后向国家申报了“龙江环保集团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管理二期项目”、“哈尔滨合同能源管理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等三个PPP类项目,其中“龙江环保集团污水处理项目”已启动实施,其余两个项目已报国家相关部委待批准。
三是拓展视野,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基础设施领域PPP合作模式创新。在PPP项目的立项设计、前期准备和评估论证过程中,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项目的示范性与创新性,在确保所申报项目符合国家和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前提下,对如何放大PPP项目受益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引领和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通过广泛调动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积极性,构筑良性可持续的PPP项目建设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整合项目布局,统筹考量主权融资、非主权融资和私营资本融资,以此构建融资合力。
吉林:抢抓机遇 主动探索 积极组织开展PPP模式培训
为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财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吉林省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题业务学习和培训。通过印发学习资料,重点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内涵、特点和适用领域,以及如何化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实施中遇到的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学习。同时,利用财政门户网站平台,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进行宣传引导,增进政府、社会与市场主体共识,提高公众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认可度。下一步,吉林省还将邀请专家、学者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各级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实践操作能力。
江苏泰州:运作三项基金“探路”PPP模式
江苏省泰州市财政部门按照该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投融资创新发展”相关要求,积极引入产业投融资PPP模式理念,探索实施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的基金化运作模式。
一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利用财政资金的酵母和导向功能,构建政策性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投资保障体系,为初创成长期企业提供从创业到上市全流程资本支持。目前基金规模已达1.5亿元,并出资5000万元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了首支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第2支基金的合作协议也已签署。
二是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市财政与农业银行合作,采用协同出资、风险共担的模式,构建了泰州市首个科技贷款风险保障基金池,其中财政出资2000 万元,银行出资500万元,银行按一定放大比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项目融资支持,财政、银行按6:4的比例承担或有风险。
三是设立区域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基金,规模9000万元,与民营资本合作投入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其中3000万元投入华夏重工海洋疏浚及造陆工程平台项目,6000万元投入美时医疗核磁共振产业化项目,目前两项目均有上市预期。
山东临沂:积极探索ppp模式 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吸纳社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在融资平台债务率走高、私人资本进入较难的情况下,积极探索采用BT、PPP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将政府的一部分支出责任通过“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企业,广泛吸纳资金参与融资、建设和经营。
二是盘活存量资金。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逐个项目、逐笔资金进行排查,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调整投向的及时调整投向,尽快让沉淀资金流动起来、发挥效益。其中,部门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性项目资金和当年政府采购项目结余资金,全部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在压减往年结余结转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支出进度,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减少新的结转结余。
三是用好金融资金。抓住国家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发挥城投集团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盘活土地、国有股权及注入其他优质资产等方式,进一步改善融资平台资产结构,提高其融资能力,扎实高效地做好融资工作,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通过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以一定比例国有资产融资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健全债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认真落实偿债责任和资金来源,确保按时足额偿还、维护政府信誉。
湖南株洲:提高认识 合理筛选 推进试点
一是开展学习培训,提高对PPP模式的认识。根据安排,湖南省株洲市财政局选派了一名人员参加财政部组织的PPP模式培训学习。3月29日,邀请省财政厅金融债务处有关同志开展专题讲座,全局干部系统学习了PPP融资模式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国内运用该融资模式建设的重大项目成功案例及其运营管理情况,对推进PPP试点工作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做好PPP试点项目筛选。市财政局积极组织开展PPP试点项目的筛选工作,选取政府投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特许经营即有收费权的基础设施项目,择优上报省财政厅金融债务处项目库。目前,已完成PPP模式项目的初选工作,并上报了东城大道、中环北路、湘江新城一期公共基础设施、湘江新城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骨干路网及景观工程等项目。
三是建立工作机制,稳步推进PPP模式试点。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市财政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对选定的项目进行论证、测算,使项目基本符合 PPP模式要求,并制定PPP合作方案;拟定由政府出资委托一家中介机构,聘请财务、法律、技术等顾问,负责筹备PPP模式项目相关工作。力争在年内开展 PPP模式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