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10万客户首选 年品质追求

“十四五”收官之年,看目标任务完成进度

2025/2/2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意味的重要节点。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指标符合或快于预期

2023年底,“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现了进度过半、任务过半。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方面的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

2023年12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报告”)。

郑栅洁说,总体上看,两年多来,《纲要》实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十四五”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给全面完成《纲要》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影响凸显;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不健全;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资源部分错配并存;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

中期评估报告提出,着力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主要目标指标。根据《纲要》主要指标进展情况分类施策,对进度提前完成、快于预期、基本符合预期的16项指标,要继续巩固扩大既有成效,防止回落或反弹。

中期评估报告明确,对滞后于进度的4项指标,要优化调整政策,加大攻坚力度,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

其中,对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约束性指标,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实施主要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提高治污科学性精准性;对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指标,要统筹0至6岁育幼服务资源配置,加大现有政策落实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

围绕推动《纲要》目标落实,中期评估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加速恢复和保持稳定增长;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有效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着力加强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巩固拓展生态环境质量向好势头;着力推进公共服务扩面提质,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着力筑牢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屏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重要战略持续实施和推进

《纲要》中,“战略”一词被多次提及。如何把握“战略布局”?如何应对“战略机遇期”?哪些重要的战略要实施和推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纲要》中提及了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

2024年1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从重大战略任务看,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总体进展顺利,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初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刘苏社介绍,“十四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将继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以及经费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研人员培养使用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吸引政策。

《纲要》提到,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比如,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及,《纲要》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之一就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影响凸显。“十四五”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给全面完成《纲要》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纲要》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尽管两年多来科技攻关步伐明显加快,部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特别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制约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升级发展。未来一段时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重大突破,一些国家对我技术封锁局面难以改变,必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避免技术和产业被锁定在中低端。

重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102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项目。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兼顾“国家大事”和“关键小事”。一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攻关项目,包括量子信息、星际探测、科技攻关等。二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世界性标志性工程,比如川藏铁路、沿江沿海铁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三是重要民生保障项目,比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托幼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项目。

102项重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推动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当前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期评估报告显示,从重大工程项目看,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

2024年9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的有关举措。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实施102项重大工程,是党中央统筹当前和长远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立足全局抓好重大工程实施,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强化资金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破解难点堵点,确保重大工程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了40%。2024年,我国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整体优化。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强化资金和要素保障,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补网强链。全国9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151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重点建设名单,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完善。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发电装机超过30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越煤电,能源电力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核电在运装机规模达到5808万千瓦。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十四五”以来,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5万个,更新改造城市燃气等老化管道约21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达到460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实现51.2万个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

绿色发展系统推进。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国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约18%。全国约80%的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全球钢铁行业最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平原地区取暖散煤替代。

民生工程稳步实施。高校办学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不断增加,“十四五”以来,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2.44万户,共有159.6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服务。(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甄敬怡)

来源:国家发改委

特别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京ICP备14013074号-1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     邮编:100070     电话:010-68570776/74      邮箱:service@bhi.com.cn

关注BHI

访问手机版

新版会员中心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

返回原版会员中心>>>

意见反馈